昨天同姜老汉聊天的时候,提到自己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变得有些浮躁,只有强烈刺激性的事物才能达到自己的阈值。他推荐我看看老电影,十二怒汉之类的,我说好的,然后发现是黑白电影,便没有了看下去的欲望。注意力受到颜色的强烈影响,相比之下,黑白的事物显得枯燥。所以ios甚至有黑白模式,将所有色彩全拿掉,这样你就失去了沉迷手机的兴趣。我就这样失去了同一部优秀电影亲密接触的机会。
怀着自责的情绪,在晚上回到家之后,鬼使神差的想起是枝裕和,想起之前大火的小偷家族。幸好,不是黑白的。关了灯,坐在椅子上,声音开的并不大,伴随窗外的些许风声和影片的音乐,不小心看了进去。一部在色彩上极其克制,带有浓厚日式风格的影片,不吵闹,也不枯燥。我喝了几口水,能听见自己吞咽的声音,又克制自己不去听,怕错过电影的一些镜头。我能感觉到水,滑过咽喉,小心翼翼的流进自己的胃里,沉默的滴答的声音,像是从内到外的荡漾起一股暖流。正好影片中有一家人吃面的镜头,我想此刻我并不在电影之外,也不只自己孤单一人。
当然是枝裕和并不是讲述一个治愈人心的故事,反而包裹着残酷的致郁的私货。而我从一开始便抛开了这些,包括传统的价值观、过度的思考,我只是去感受其中温情的片段,一些影子,勾起过往或者想象的缝隙而已。细腻的事物总是动人的,祥太带着由里慢慢走过满是阳光碎片的石子路,奶奶望着亚纪说你的鼻梁很高啊.....还有很多单纯的快乐,比如住在看不到烟花的角落也要努力探出头来的好奇心,拿塑料袋自制足球模仿屋外小孩的童心,为路人喊一句妈妈而大笑不已的由衷幸福。
笑着笑着可能就哭了,这就是是枝裕和的魔力。影片的最后,本来有很多可以催泪的设计,但是导演一直在克制,我觉得那才真实。爸爸送祥太上公交,祥太说,我是故意被抓的,就扭头上车了,我想象这个地方普通的电影可能很快扭过头来喊一句爸爸。或者等爸爸追着公交跑的时候打开窗户喊。但是都没有。只是祥太忽然意识到什么,扭过头来,喊了一句,没有声音,只有口型。这太像我了,过于倔强,有着少年时无法理解的自尊心,所以引起的共鸣远超过类似矫揉做作的镜头,瞬间眼里汹涌而出很辣的东西,忍住去卫生间洗把脸。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变得明亮许多。
像这样,在睡前享受一部电影的感觉是美妙的,很多时候都舍不得睡着,又期待着睡着。舍不得这美妙的余温,期待着梦里可能发生的交织。在这样的时刻,我想,哪里顾得着什么人间艰难、哪里还记得住什么儿女情长。人世间太多不必要的情绪被放大了,太多焦躁的信息被传递着,害怕过错更害怕错过。就让自己平静一刻吧,祝你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