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主题是“是枝裕和”。
从电影处女作《幻之光》开始,是枝裕和便受到世界各大电影节注目。今年,是枝裕和携电影《小偷家族》,斩获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稍后开幕的上海电影节中,《小偷家族》观影票秒空,又一次印证了“是枝裕和热”的威力。
作为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人之后,世界影坛上最耀眼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已然成为了当下日本电影的符号。56岁,从影20余年,导演近20部作品,是枝裕和“步履不停”,继续实践着他的日式家庭哲学和美学。
(文末有奖品。)
● ● ●
最近,是枝裕和指导的《小偷家族》亮相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是该片首次在国内放映,结果这部刚刚在戛纳电影节拿下金棕榈大奖的电影,引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抢票大战。
20秒钟之内,电影票全部被秒杀光。
最夸张的是,甚至有人在网上调侃,要拿一张《小偷家族》的票,换上海内环一套房!
虽然这是玩笑话,但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其大部分电影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是枝裕和究竟有何魅力?
● ● ●
他是:现今日本导演、甚至亚洲导演中不多的创作频率超高的同时还能保持非常稳定的质量的导演
创作频率高的导演有很多,尤其在中国,每年一部电影的导演大有人在。
拍出有质量的电影的导演也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在下滑,但偶尔也会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影片和电影人。
可是,像是枝裕和这样的导演,能够在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保证,在现当今,我能想到的也许只有好莱坞的诺兰了吧。
下面就盘点一下是枝裕和的几部经典作品:
1995年:《幻之光》,豆瓣8.3分
是枝裕和的处女作,几乎是用拍纪录片的调调完成了这部电影。讲的是女主由美子的前夫郁夫自杀了,她改嫁到一个遥远的小村庄,在这里,前夫为什么自杀的疑问一直缠绕着她的生活。
1998年:《下一站,天国》,豆瓣8.2分
讲的是人死后进天国前的故事。拍摄手法十分的纪录片。拍摄前真的是大街上问了很多人“你最珍贵的记忆是什么?”,然后把部分回答者请到摄影棚参与电影拍摄。
2001年:《距离》,豆瓣7.5分
讲的是5名现代邪教投毒教众去世后其亲人到邪教活动旧址怀念他们的故事。手持摄像机的伪纪录片形式+演员无台词本表演。通过导演的情节设计和演员的临场表现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2004年:《无人知晓》,豆瓣9.0分
是枝裕和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讲述的单亲妈妈跑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而把自己三个孩子全权交给十二三岁的大儿子照顾的故事。几乎没台词本,但是枝裕和学乖了,努力让小演员们演自己,顺带造就了一个14岁的戛纳影帝。
2008年:《步履不停》,豆瓣8.8分
被很多人誉为是枝裕和最优秀的电影。讲述的是继承诊所的长子为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次子良多不愿意继承家业而和父亲闹掰。在长子的忌日,刚失去工作的良多带妻子一起回老家的故事。回到了最初的调调。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只慢悠悠的,用生活的细节和人物的日常交谈来讲述平淡的生活。
2009年:《空气人偶》,豆瓣7.4分
讲述的是充气娃娃有了心之后的故事。很明显是一部实验作品,这次的实验对象是奇幻题材以及性和生命的主题。遗憾的是这种大主题是枝裕和导演还不能很好的驾驭。本片成为他口碑比较差的一部。
2011年:《奇迹》,豆瓣8.6分
讲述因父母离异而两地相隔的兄弟两人希望通过在新干线交汇的地方许愿而让家庭再次团聚的故事。《奇迹》是是枝裕和的又一次进化。按照是枝裕和自己的说法,这部电影是以父亲视角拍摄的,而他之前的作品都是儿童视角的。
2013年:《如父如子》,豆瓣8.3分
讲述两个家庭抱错婴儿,抚养多年后才发现的故事。题材的冲击性有些像《无人知晓》,但有大人参与影片的冲突就大大加强了,因为大人的能动性要厉害的多,能做的事情也多得多。是朝夕相处的感情珍贵,还是血脉相连的羁绊重要?两家一下就被放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2015年:《海街日记》豆瓣8.6分
讲的是三姐妹如何在父亲葬礼后接受同父异母妹妹的故事。群像戏,四姐妹的设定和内动力都很突出,每个姐妹都有自己的矛盾。是枝裕和从《奇迹》之后对于这些角色冲突的运用技巧已经日趋纯青,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时保持了自己最开始的纪录片特色,对中远景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让你大呼过瘾,《海街日记》在这点上拍的比广告片还棒。
2016年:《比海更深》,豆瓣8.6分
讲的是离婚的丈夫与前妻,孩子遭遇台风,不得不都在孩子奶奶家过夜的故事。非常非常的像《步履不停》,可以说是姊妹篇。
● ● ●
他是:在自己国家日本备受攻击的一位导演
虽然是枝裕和的电影不断地在国外“为日本电影增光”,日本人民却经常发起对他的电影和他本人最猛烈的讨论甚至攻击,以致上升到政治层面。
在雅虎日本搜索“是枝裕和”,在“是枝裕和导演”之后的关键词,就是“是枝裕和 反日”。
众所周知,是枝裕和以家庭题材见长,关注底层生活。而无论是《无人知晓》还是《小偷家族》,所描绘的家庭都并非日本社会的光彩部分。
是枝裕和捧得金棕榈奖后,最喜欢表彰日本文化出海的安倍晋三首相,用日媒的话说,就是对这位为国争光的导演“彻底无视”。
● ● ●
他是:侯孝贤导演的超级粉丝
是枝裕和回忆说,他大学毕业时,正好是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杨德昌的《恐怖分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出现的时候,在日本看到两人的电影,是枝裕和大受震动,“亚洲导演竟然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而当时在日本的同时代,并没有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导演,我当时受他们的影响很大。”
恰逢此时,一位制片人向是枝裕和发出邀请,希望他拍摄一部关于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纪录片,是枝裕和简直是欣喜若狂,是枝裕和感叹道:“如果没有真的认识侯导的话,我现在可能不会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现在,每次侯孝贤去东京,两人都会相约一起吃饭,是枝裕和说:“侯孝贤在精神上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是这样一种存在。”
● ● ●
他是:最会拍纪录片的电影导演
1962年出生于东京的是枝裕和成年后进入了早稻田大学就读于第一文学部文艺科,在25岁的时候毕业,之后加盟了TV MAN UION电视制作公司,在8年期间内为富士电视台(FUJI TV STATION)拍摄了若干电视专题纪录片。
正是他早期拍纪录片的经历,让他的电影总有一种纪录片的现实感。
在拍电影前,都会去实地找人采访,他会去一个丧子的家庭,了解他们生活和心态的变化,在采访中他知道了寄托亡灵的黄蝴蝶,他也会和四姐妹交谈,细致到她们每天泡澡的次序,会因为什么小事吵架,这些后来都成了《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的素材。
在拍摄《海街日记》时,一位工作人员涂指甲油的模样让是枝裕和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与扮演片中二女儿的长泽雅美聊起美甲和涂指甲油,长泽雅美告诉他,对于女人来说,美甲更多的是为了愉悦恋人,而在家简单地涂指甲油则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这个绝大多数女人都不屑于细细体察的心境,却被是枝裕和捕捉到了,并且临时加在了电影剧本里。
● ● ●
他是:电影散文家
是枝裕和的电影有一种散文样的神韵,并不见层层相叠的矛盾,也没有环环相扣的情节。靠一个个生活细节与你产生共振、共情,打动你的心。
他对平凡的人生苦难与温情的清淡表达,就像我们听楼下天天打手机游戏的小卖铺老板娘目光不离开屏幕的说着她老公“拿着钱跑掉了”,听整日嘻嘻哈哈的少年说起他母亲不伦的令人不适的性,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一样。
那种震撼不是平地惊雷,不是醍醐灌顶,是具象化成非牛顿流体的温柔和悲伤,他们相互纠结,又相互排斥,最终膨胀分离。就像小时候放的那种一块钱的鱼雷,丢进水里,半天没动静,最终听见一声闷响,冒出了一个水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