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开始接触《贫穷的本质:你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这也是我计划中的第三本书。在聊这本书之前,我先对自己这段时间做个总结。
于我而言,曾夭折的计划不在少数,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的坚持令我收获甚丰。在简书的日更、关注、获赞、资产等从刚开始的一位数到现在的两位数,也曾在某个夜里,与有趣的人儿相遇。
世上美好的事莫过于初衷能够实现。
说到贫穷,你首先想到什么?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哭穷”。说实话,这次我还真想没到自己,我想到的是那些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人。
据联合国在2020年的报道,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而全世界人口才76亿。这表明了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遭受饥饿的折磨。
相信许多人会和我一样有过疑问,隆平爷爷的魔稻亩产都这么惊人了,难道还解决不了世界人的温饱问题吗?
通过了解后,我发现了,现在所说的饥饿问题,并非单纯指吃不饱,更多是由于营养不良所带的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在探讨贫穷这个问题时,作者并非泛泛而谈,从已有的案例从抽取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几个进行佐证;正相反,他们认为这样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不管是支持“贫穷陷阱”,认为应该对贫困国家施以援助的萨克斯,还是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援助只会让处于贫穷的人们变得好逸恶劳的埃利斯特,作者都没有明显倾向。
所谓贫穷陷阱,即穷者愈穷,因为无法在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赶上富有者,所以会导致穷与富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其实,仔细想想,两者这种说法都有道理。常人可能会抓着头皮,想那么一会,然后感概道,“这真是太复杂了,所以到底要不要援助呢?”然后把这问题丢给能人去了。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种问题,都容易在一些巨大的难题上选择退步。但倘若所有人都退步了,那问题终将得不到解决,所造成的危害也将持续存在。
解决讲究方法,方法来源于理论,理论的建立需要案例的支撑。这本书的作者,则另辟蹊径,花了近十五年的时间去了解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的情况,他们的做法无疑为解决贫穷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他们也在书中说到,“本书的核心不在于援助是否有效,而是在援助一些特定的事例中能否带来好处。”
简单来讲,他们会区分情境,进行具体的实验,然后根据不同的表现,探讨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学过生物的都知道,这其实是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其建设性意义显得意见。
“贫穷不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阿马蒂亚·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