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什么都讲究高效率的时代,吃饭要吃快餐,兴趣班要报速成的,就连读书也恨不得,几分钟就读完一本书的快速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很难将一本书的内容真正吸收,只能浅尝辄止。
人心的浮躁,很难做到静下心来深度学习。
现在,也有很多轻松获取知识的方式,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参加名人的线上课、订阅名家专栏,或参加某学习社群,轻松高效,干货满满,只要自己坚持,就能学有所成。
其实,这样轻松学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我们习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若想真的在某一领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就得锤炼深度学习,使自己成为稀缺人才。否则就是走进了死胡同。
周岭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指出,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留存率提高到50%、75%和90%。
很明显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以听书为例,每天听一本书,一年就能听300多本,看似轻松高效,实则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
我自己就是听书一族,每天早起,边干活边听书,原以为这样高效,读了这本《认知觉醒》才知道,原来自己在被动学习,知识留存率很低。
那么何为深度学习呢?
就是你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到的知识解释清楚时,也就意味着你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去教授他人,并创造新的知识。
接下来,要怎样才能做到深度学习呢?有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无疑比较麻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反人性的,好走的路往往不会得到好结果,而让你感到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真正产生收获。
以阅读一本经典名著为例,它的价值毋庸置疑,不可能采用快速阅读,要精耕细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思想重构出来,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
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用旧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
深度学习有哪些好处呢?
深度学习能磨炼理智,让我们不再浮躁,还能得到跨界能力的提升等。
作者周岭就是深度学习的典范,他在36岁之前,跟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上班兢兢业业,回到家就跟朋友一起玩耍,喝酒聊八卦。有时,甚至蒙头睡大觉。
直到36岁的某天,突然认知觉醒,不再随波逐流,发愤图强,坚持早起锻炼、阅读、写作,三年下来,逆袭成为作家,自媒体人,心智探索者。
深度学习还能让人产生更多灵感。
牛顿如果不是对自己的领域探索得足够深入,那么就算苹果砸在他的头上,他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不是那些牛人,但深度学习也能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
另外,深度学习还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产生洞见。
比方说,我们在看影视作品时,对于剧中故事情节的设定,可以关联到写作中,为自己的文章积累素材。
所以,为了自己能够学有所成,请深度打磨专业技能,为自己的未来赋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