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同桌,和你有三八线,他已经超过这个线,但是还是用胳膊肘撞你,故意找事挑衅……,公交车上,你不小心踩了一个人的脚,已经说对不起了,他还不依不饶……
针对别人的挑衅和不依不饶
委屈的心理活动:当对方说你,教训你,侮辱你,辱骂你,你会害怕、恐惧,你是缩着的状态,他好凶啊,他说我好欺负,说我缩头乌龟,我真的好欺负的,我真的是缩头乌龟,我怎么这么窝囊,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这么无能,我怎么这么软弱,我太差了。对自己全盘否定,自己一无是处,开始批判、评判自己。自己无限绝望,能量为零。内心恐惧、逃避、绝望。一味的退缩。
包容的心理活动:当对方说你,教训你,侮辱你,辱骂你,你会理解他、同情他:他这么生气,一定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平时也是一个抱怨的的人,没有德行、没有福报的人,容易生气身体也好不哪儿去。生活的不容易把他变成这样,太可怜了。但你这么想,你会生气慈悲心。你会包容他的一切情绪和行为。你不和他争吵,你会很真诚的道歉,采取行动弥补,如果对方还是不依不饶,故意找茬,你要记住:对于小人敬而远之(尊敬他,离开他),不要与他纠缠。你知道你自己是谁,你知道你的正事是什么。如果无法离开,就要让他知道你的边界,否则他认为你不断退让,他就无限进尺,你可以看着他的眼睛,大声正气的告诉他:我已经忍让你好几次了,别得寸进尺。别拿别人的忍让包容,当软弱去欺负。如果对方还继续耍无赖,打一架,就打一架呗,不能怕。离开—警告—打架。这个过程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没有错的,必要时给对方适当的回击,让他不再敢欺负我们,不再敢小看我们。一方面有勇气保护自己身体和尊严,也是给对方:小人之戒,小人之福也。起到教化对方,自己也是正确的,也是有福报的,小人改了的话,也是他的福气。所以自己内心清晰:怎么做都是对的。既尊重自己,又对对方好。所以内心没有仇恨。带着自尊自爱,带着慈悲,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整个人是有正气,有力量的。
委屈求全是自卑的,是自我批判的、否定的。为什么会委曲求全,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因为他不知道保护自己,因为他把别人的评判当成真。他是没有力量的。别人一吼他,他就懵了,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他就觉得是自己不好,面对别人的辱骂和批评,第一反应就开始评判否定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对,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好。就害怕。
包容是自信的,我知道我没做错、我做错了向你道歉了、想办法去补偿了,我没做错。(非常清晰清楚知道自己是谁,在干什么,头脑是清晰的,所以要告诉孩子不要怕犯错,不要怕批评:别人指出来,说对了我们就改正,说错了,我就就听着,接下来怎么做不还是你自己决定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告诉孩子不要怕犯错、不要怕批评,这样他就不会懵了)。对于他人,也要理解他的不容易,一定有他的理由,对他很怜悯,很慈悲。这时你会选择要么倾听、要么离开、要么警告让他知道你的底线和边界、要么打一架。怎么做,你是清醒的、正直的、光明的,而不是懵的、退缩的、灰暗的。
所以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说什么很重要。
教育孩子,当别人吼你的时候,不要怕,停下来看看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对,如果是自己错了,就道歉、承认、面对、改正、想办法弥补。如果不是自己错了,心理要知道不是自己的错,可以听着,同时理解他人,或不理,当成放屁,或根本不踩他,或这耳朵听,那只耳朵扔。或离开,或警告他……,总之不受影响,不要被无聊愚蠢的吼叫影响,去辩解去纠缠,就当浮云飘过,啥都不要留下。远小人,小人戒,小人之福。
这是我2022.10.16对这两种心理的理解。希望自己越活越通透、有力量。
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和经验,引导孩子,让他不至于纠结那么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