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针对不同客户如何做成交,这套成交方法适合所有人,并且可复制!

针对不同客户如何做成交,这套成交方法适合所有人,并且可复制!

作者: 安子康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01:50 被阅读0次

今天的文章还是关于变现,讲真的!变现这一块我都快码字码吐了!

粉丝就是我的挚爱,没办法!为了我的挚爱我把这条老命豁出去了!

今天的内容是从上几期内容中延伸出来的,因为很多小伙伴在不同用户阶层的变现过程中,用了很多的营销手段,还是没能将用户变现!

所以针对于不同的用户,怎么去做转化和变现?

温馨提示:有这个问题的同学,请认真阅读本内容,因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内容了!

没有问题的同学,你也可以看看,因为说不定后期你会遇到这个问题!

正所谓有备无患嘛。

(原理图)

我先给大家看一张原理图,从这张原理图上就可以看到。

第一个是从陌生到信任,就是说从一个用户最开始不认识我们到后面认识我们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是用户使用我们的免费产品到使用我们高客单价的产品。

你会发现这两个其实是随着用户从陌生到信任,我们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而然的产生变化。

(图片本人制作,未经允许,别给我搬走!)

所以你会发现这两条线的轴是成正比的。

我们假设一个用户从陌生的时候,我们对应给他的产品一定不是付费的,一定是免费的。

然后随着用户对我们的信任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免费和高客单价之间,不管是自己生产产品也好!还是代理其他公司的产品也好?

9.9元,99元,199元甚至更高客单价的产品,无论你怎么卖或者怎么变现。

且一定要借鉴下这个原理,接下来咱们深度的解析下这个原理。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粉丝或者用户量之后,有了清晰的人群画像和用户属性标签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将用户分层和变现。

也就是说,你去判断用户对你的信任程度,从陌生用户到信任用户的过程中,你要画出很多的小的节点。

你要判断出这个用户在哪个节点对你的熟悉关系。

熟悉关系,知晓后就在各个用户层卖哪些,也就是卖哪些客单价的产品。

假设用户在陌生和信任之间,你能直接卖给他高客单价的产品吗?

这个时候是不能的,如果它在中间的时候,你应该卖给它是中价的产品。

(原理图)

如果你直接卖高价的产品,这个用户因为你们的信任关系没有达到,所以他还是不信任你,你去卖的时候还是很难转化,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通过上面的原理图

举两个例子!

例子1:

比如说,我们要去买一个牙膏,然后你去超市上,看到货架上有很多牙膏的品牌。

然后你对这些品牌其实都不了解或者说你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品牌叫"田七"。

你从最开始的陌生到认知,因为你从电视上看到过。

这个时候你在超市又看到了。

所以这个品牌就从认知转变成信任了。

因为牙膏它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客单价比较低,所以你去购买的时候,购买决策是非常低的,所以从基础信任,你就可以直接去决策买这个牙膏了。

例子2:

假设我们去买空调,如果你去你朋友家,或者去你邻居家做客的时候。

当时的场景是你家还没有装空调,但是他们都装了。

你看到他们家装的空调是格力的。

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对格力这个品牌从陌生到认知的一个这样的过程。

然后你去专门卖家电的商场去购买的时候,你看到了很多的品牌,你就想到你曾经去你邻居家做客的时候,他家好像装的是格力的,然后你就进到了一家格力的品牌专卖店。

这个时候一个销售员过来接待你,他会问你很多的问题,然后把你的需求点全部挖掘出来。

他会跟你讲为什么要买他的空调,因为当时你的认知已经有了,但是你的认知并不高。

这个时候你没有判断和决策购买能力,所以通过销售跟你聊天,他跟你说,你必须要买格力的,为什么要买格力.....等等一系列的理由。

他把所有他说的点都给你解释清楚,你一听确实还挺有道理的,然后这个时候,你还下不了完全的购买决策。

你可能想问一下你的邻居,然后你就拿出手机来,然后拨通你邻居的号码,你就开始问你的邻居为什么购买格力空调。

跟邻居打电话的过程中,他就跟你说:格力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品牌,我家和亲戚朋友都在用格力的。

然后经过你邻居给这个品牌的背书,你就直接买了这个产品。

那么第一个角度思考是思考我们去买一个产品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下决策的,然后购买的流程和思路是什么?

第二个是你作为一个卖家的角度,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你过来找我买牙膏。

我要知道你想买什么样的品牌,对吧?或者说我只卖田七的,我要跟你讲为什么要买田七,给你解释买田七的理由。

然后你又过来买高客单价的空调,然后我的身份,是一个专门卖格力空调的销售。

你过来买的时候假设你是一个陌生的用户。

我应该怎么做呢?

就是当你进入到店里面的时候,假设你不知道格力是一个品牌。(这里我说的是假设,因为我知道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品牌。)

那么我会给你解释,我说格力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很多人都在用格力,但我给出这样的解释后,你肯定是不信任的。

随后我的目的是,能拿到你的信息,我们之间能沟通就ok了。

为什么我要拿到你的信息呢?

因为在很多人购买高客单价产品的时候都会货比三家。

然后我把品牌给你介绍清楚了,把产品的性能给你介绍清楚之后,把你的需求点挖掘大概之后?

我说要不这样,我们加个微信,回头你确定想买或者说你对空调有什么不懂的,到时候你也可以直接咨询我,顺便还能给你做个评估,因为我就是卖空调的,对吧!

然后你看完格力,这个时候你又去旁边看海尔的或者去看看志高的。(志高也是一个空调品牌)

你去看海尔的也无所谓了,因为海尔对你来说也是陌生的,我就不用判断你会不会买了,你基本上也不会买。

最后你看完这些空调品牌之后,你会对这些品牌全部做一个对比。

这个时候我加了你微信,我肯定会问你。

空调定下来了吗?

买了没有啊?

决定买哪个品牌呢?

当我在跟你聊的时候,因为我第一次的时候跟你聊过了。

因为我们之间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又跟你聊了很多的空调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基础信任了。

那么最后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你肯定会选择我,所以这是我们站在卖家的角度去思考的。

以上就是我们这套原理,如果你能把这套原理给掌握了。

你去卖产品的时候,你绝对知道什么样的用户应该卖给他什么样的产品。

当然也很容易判断出你的产品为什么针对某些用户卖不出去的原因!

(上面这两句话听上去有点绕,不过你可以多看几遍!)

ok

再聊一个点,这也是本内容中最后一个点。

喂!后面的同学醒一醒了,重点又来了!

这个点叫做三个传递价值的模型。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变现以及成交肯定是基于用户对我们的信任程度,对吧?

我们想要让一个用户信任我们,比如说像我刚才举的空调的例子。

我要先拿到他的信息或者给他提供很多的价值,解决他的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再挖掘需求。

所以我们针对"陌生用户""认知用户""基础信任用户"这三种类型的用户,去做一个不同用户传递不同的价值模型,

因为我们去做朋友圈营销或者一对一私聊的时候,我们传递给用户的信息一定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信息

所以第一类,针对于陌生用户的模型,我们要让用户保持一个认知的心态就可以了。

当一个陌生用户过来咨询我们,你千万不要抱着转化这个人的目的,你要抱着让用户认知你,了解你的心态去解决他的需求。

你中间千万不能让他知道,你就是为了转化他,你才跟他说这些。

如果你要让他知道,他肯定不会买你的产品,所以你的目的主要是让他认知你,或者认知你的产品。

所以你在朋友圈规划以及沟通的时候,你在沟通规划必须符合从陌生到认知的这个阶段的设计。

第二类,针对于已经认知的用户,这样的一个价值传递模型就是保持让用户给予我们一次机会的心态。

只要这个用户给我们一次机会,他只要愿意来买我们的产品,或者说来体验我们的产品,只要能来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我不需要他花钱,或者我不需要他花很多钱,他只要给我一次引导他的机会就可以了。

比如像我之前说的空调例子,他给了我微信之后我就可以对他进行营销了,我就有很多次触达他的机会,我们就增加了给用户建立信任的时间。

第三类,基础信任用户的模型是什么,只要保持让用户有成交的心态,他已经有了基础信任了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扯淡的说,我就不想卖给他或者是我就不想成交他,你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心态,一定要保证我一定要成交这个人的心态。

就是我们这三个传递价值的模型。

你可能会问,如果是深度信任用户呢?还需不需要用这个传递价值模型呢?

答案:肯定是不需要的!

因为到了深度信任用户之后,在这个过程中就只剩下真诚了。

所以说你就不需要针对这些铁杆粉丝去设计这样的流程了。

总结:

用户的变现流程是从陌生到信任,从免费到付费。所以避免一开始就对用户实行变现和转化,要先了解用户在哪个层级。

然后针对不同用户的层级对用户实行转化以及变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针对不同客户如何做成交,这套成交方法适合所有人,并且可复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ez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