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活着》是在毕业后第一年,那时候工作特别不顺,各方面都很艰难。《活着》这本书与其说是给我讲述了一个在逆境中艰难维持、乐观面对的故事,倒不如说是给了当时的我负重前行的精神支撑。
《活着》中,福贵一家善良勤劳,为了维持生计都在努力坚韧地生活着,但命运就是那么无情,将福贵的至亲至爱一个又一个地从他身边夺去。一次次地给予他希望,又一次次地将希望浇灭,将他置于不见天日的绝望之中。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很困惑,这本小说究竟想向我们传递什么?生活是如此的残酷,明明是如此地积极坚强,依然无法摆脱这永无休止的苦难。这是想告诉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坚持、拼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都是虚话吗?
随着年龄渐长,我渐渐领悟到,《活着》中描绘了人生的苦涩、生活的灰暗、人们为了生活下去面临的考验与绝望,对抗命运的无力感。福贵卑微平凡,对待亲人的逐一离去他无能为力,渐渐开始变得隐忍甚至有点木讷。但他与年轻时的自己相比,心态上是那样的超脱与豁达。
《活着》通篇都没有蓄意煽情,但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时代老师们一直鼓吹着扼住命运的咽喉,可出到社会才明白,在社会上,人作为一个孤单的个体是多么的渺小。如果说是为了事业为了理想而活,福贵是一个普通到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老汉;如果说是为了爱为了亲人而活,到小说的最后福贵可以说是孑然一身了,可是他依然坚强乐观地活下来了,那么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或许人在经历了人生的悲痛之后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往往藏匿在痛苦之中,生命只有经受痛苦的淬炼才能变得完整通达。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本身就是寻找活着的意义的过程。
我们为了维持生计,每天没日没夜加班奔波,勉强养家糊口,还要掐紧裤腰带谋划以后的生活。这又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绝境中的那一丝丝希望。靠着那丝希望支撑自己继续活下去。
在苦痛中沉浮过,才更能感悟生命的珍贵与不易;经历过大喜大悲,才会将生老病死都看淡,更不必提属于身外之物的那些功名利禄。
或许《活着》就是希望借助叙述这样的故事来帮助我们看透看淡,放下许多生存本不需要附加的杂念与欲望,用最平和淡泊的心态去看待生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