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我们今天继续共读《巴菲特传》。在本期阅读中,我们将看到一位股市的常胜将军,是如何谦虚而忠心地打理委托人的金钱。(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 176页——218页)
1
《布法罗晚报》是巴菲特心中理想的大城市主流报纸,于是就买下了报社。买卖成交前,巴菲特已经在制定战略——发行周日版《晚报》。然而,在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存在着另一家报社——《信使快报》,基本依靠周日版维持生计。
接手《晚报》后,巴菲特就组织攻坚小组,准备发行周日版。出其不意的是,《信使快报》控告《晚报》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信使快报》的雇员和家人也认为巴菲特是抢走饭碗的人。
巴菲特站在联邦法庭上,对手对其发起猛烈攻击,他泰然自若地避开圈套;竭力说明布法罗多出一家周日版报纸对居民有益。但对手抛出巴菲特在《华尔街日报》的一段说辞:喜欢拥有一家具有垄断或市场主导地位的报纸,就像拥有不受约束的的桥梁收费站,他可以随心所欲太高价格。
尽管巴菲特的证词出色可信,法官虽没有禁止《晚报》周日版发行,但却限制了他的促销、营销、和广告。最可怕的是,失去一部分公众的支持!公众们总是同情弱者,害怕《信使快报》倒闭造成失业。
《晚报》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1978—1981年间,《晚报》均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尽管如此,巴菲特依旧毫不松懈,从蓝带公司,更准确地说,从喜诗糖果公司抽出资金支援《晚报》;邀请好友斯塔福利普西帮忙经营;成功控制工会罢工行动。
这场战役坚持到1982年,对手亏损300美元因没有资金输入直接倒闭。就在当年,《晚报》税前利润高达1900万美元,而之后几年的盈利均在4000万左右。
尽管如此,所有日常员工的工资虽有上涨,却并没有给员工分什么钱,《晚报》员工的工资排名在同行下落了4位。
巴菲特坚持自己残酷而公平的资本金信条。
2
70年代,当巴菲特在投资上依旧表现不凡。市场上甚至开始跟风——巴菲特买什么,我就买什么。这可气到烦躁的芒果了。
这段期间,巴菲特一边投资一边写作。
1977年的第一封信件涉及其最基本的投资理念:深入了解的公司,诚实干练的管理团队,良好的成长前景,不高的股价。
这封信的灵感,在于70年代末满地便宜的股票却无人购买的景象。美元贬值,通货膨胀,人们对美国经济不看好。但是巴菲特却认为股票代表着美国投资者的未来,倡导人们应该着眼于长远投资。
他提醒公众:当大家都看好股市时,股价就已经太高了。投资者要学习与不确定性周旋。不要只看到股票的风险,要看到其隐藏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股票和债券都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明。
时值熊市,巴菲特的股票依旧在升值。他对公司的的股票异常谨慎和珍惜,不愿意卖出,不乐意分红。但是对自己的钱倒是大方,甚至凭运气投机。
巴菲特在写作方面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可以对公司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文章中充满了对性、贪欲、人性弱点和自身的批判。他的文章结构拥有学院派气质,语言风格平实。因此无论是谁,都可以看懂。
在写作中,巴菲特显示出其对通货膨胀的担心。通货膨胀会使债券的价值受损,购买长期债券相当于在30年内将自己金钱贱卖。
但是人们无法阻碍通货膨胀。
抵抗通胀的最好办法就是投资那些对通货膨胀抗跌性强的公司,公众认可度高的产品可以随着通货膨胀提高价格。
对于许多高管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方式,巴菲特气愤地点出他们使用障眼法——真实情况就是A公司出售自己的部分资产来交换B公司。巴菲特坚决反对以低价格来出售公司的一部分。他也不希望通过拆股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大交易量其实会增加成本,只会让股东更穷。
当然,巴菲特讨论最多的是经理人和股东的关系。他认为:经理人替他人打理财产压力很大;经理人不应该随意支配股东的金钱。他厌恶许多首席执行官在业绩不理想时使用:“弹性大的评估体系”——把箭射向箭靶,然后把靶心按照箭头所在地画上去。报表不是应该好看,而是体现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巴菲特的年报总是向阅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进行评估。
他希望吸引并组织一个股东群体,让他们像之前的合伙人一样紧随自己的脚步。事实上,巴菲特的股东都比较稳定,这是股东对他最好的肯定。这个时代的企业家都太过急功近利,而巴菲特和芒格总是开诚布公地对股东金钱负责。对于他们而言,信誉绝不是表明文章。
3
巴菲特非常欣赏一位老人家——B夫人,她的身高不到1.5米,虽然90多岁依旧健朗,开着高尔夫球车巡逻商场。在1983年,巴菲特用6000万收购下B夫人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场——可以说,她装点了半个奥马哈城。这家美国最大的家具商场,在奥马哈的营业额占比2/3,难怪许多大型同行公司不愿意在这里开设分公司——B夫人会碾碎他们。巴菲特知道,B夫人就是整个奥马哈家具市场的“桥梁收费站”。实际上,在B夫人家居商城15个月赚的钱是纺织厂19年利润的总和。
他欣赏B夫人,谈起她时就像是说起自己的老祖母,她是巴菲特熟悉且感动的美国梦——B夫人年少时出生在莫斯科的小山庄,经济拮据;但她果敢,坚决,聪慧,逃离故乡,来到美国,一点点辛苦攒钱开创自己的事业。对熟悉的东西抓住了就不放,“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尽管其营业额很大,但是却很少将资金闲置在存货上;不信任银行;有钱就屯起来。自然地,她对雇员和家人都显得苛薄。
巴菲特说:比起财务报表,他更看重的是商业伙伴的人品。
说到商业伙伴,不得不提纺织厂的经纪人肯蔡斯。他兢兢业业,与B夫人如出一辙。在无数次困境中绝地逢生,让巴菲特惊喜不已。
但是纺织是一个糟糕的行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纺织厂奋斗十几年的肯蔡斯退休后,巴菲特关闭了纺织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