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
执教者:厦门松柏第二实小张美仁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后的内容,学习目标是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教材呈现的是把比化为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建立联系,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课堂分析:
1.唤起与生成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设计了2道练习。第一题是根据两个数量的比(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4),此题作为知识铺垫,出示两个量对应的线段图,让学生说说能想到哪些分率?(男生是女生人数的 ,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是全组人数的 ,女生是全组人数的 )目的在于看到比就想到分率,把比的应用转化成分数应用题来解决。第二题是选择题(松柏二小一年级7个班,每个班都是55人。每个班的男女生人数比不可能是 A.1:1 B.2:3 C.3:4 D.5:6)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2.思路与方法
课中无论是例题、练习题,还是拓展题,每道题的每种方法都要求讲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比较不同解法的异同,哪种解法更具有普遍性。解决例题之前对稀释液的解释比较到位,通过动画让学生明白1:3、1:4、1:5的配比情况,并对这三个比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比值大小与稀释浓度大小的关系,对浓缩液和水及稀释液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练习题2和例题比较,不同之处在给的量与这两个量的比和是不对应的,难度有提升。弄清楚此问题后解题的方法是相同的。教师还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3:2的比和对应量并不是100米,而是100米的一半。练习题3和练习4的难度又逐渐加大,但在师生共同的分析与讨论后均能解决。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结合板书强调解题的步骤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及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3.多样与层次
例题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着重分析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并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练习设计富有层次,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既能形成技能,又能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
4. 回顾与反思
解答题目过程完整,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面,每解一道题目都不忘提醒学生反思,就是选择题也不例外。“回顾与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再认识”,是解题活动的“元认知”,它能让我们看到数学的第二个侧面,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发展解题的能力。
建议:
1.练习题与例题的跳跃过大,有部分学生会有认知上的困难。
对于稀释液的解释教师讲解过多,只要借助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简要讲解就可以,例题出示后留点时间让学生去自学,然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