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天才定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埃克森告诉我们,只有在刻意练习的情况下,1万小时才有用。作者艾利克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主要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是怎么样获得哪些最优秀的表现的。比如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师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经过研究发现所有这些杰出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遵循了“刻意练习”法则。
这是一本将学习方法讲的特别透彻和深刻的书,不仅帮我们理清了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颠覆了一些我们关于学习的认知观点。
书中有三个观点: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1、通过训练就可以铸就天才?天才难道不是天生的?
2、训练分为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怎么样区分?
3、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什么?
为什么说通过训练就可以铸就天才?
举例:人人都可以是莫扎特,
莫扎特在7岁的时候就举行大型的音乐演奏会,让音乐界广为震惊全世界。但是最令人震惊的是,莫扎特在4岁的时候就能分辨出任何音乐的音调,那怕甚至只是像音乐的音调,比如时钟报时的“铛铛铛”的声音,比如说人打喷嚏的声音,他都能分别出这种音调,这种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每一万人中只有一人具备这种完美音高能力,莫扎特的这种完美音高能力被证明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绝好例子,似乎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天生天赋秉异。
真的是这样的?
2014年日本心理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2-6岁的小孩,并对他们进行了一年的训练,经过训练后,这24个小孩都具有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他们可以获得天才一样的表现。
莫扎特所谓的天赋很可能也是训练的结果,要知道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来教他音乐了,莫扎特每天接收的音乐强度到的比那24个小孩还要高。所以是训练铸就了天才。
过去,我们认为在某些领域,有些人做的好就是因为有天赋,有些人就是没有天赋。有天赋的人把他的潜能挖掘出来,就可以成功。没有天赋,你练死也没用,你不是那块料。
什么叫天赋?什么叫天才?可是作者打破了这个观念。书中说我们所谓的潜能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就像我们跑步可以锻炼肌肉一样,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训练出潜能。这个观念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人的身体和大脑时有极强的适应性,如果我们通过刻意训练就可以改变这身体的适应能力。
举例:你觉得一个人做俯卧撑,可以做多少?俯卧撑的世界纪录是多少?
1980年一个日本人做到了10507个俯卧撑,这夸张么?这还不算什么。
1993年一个美国小伙子在21小时内做了46001个俯卧撑。
人的身体极限究竟在哪里?通过训练,可以让人的身体潜能发挥到如此惊人。大脑也一样,大脑经过刻意练习后,是能够发挥出过去完全不具备的潜能。在伦敦,道路复杂,在伦敦出游最好找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要通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出租车司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大量的高强度的训练,有研究证明,这些经过大量的高强度训练的司机,他们大脑中负责导航功能的海马体部位比此前大了很多。也就是说这些训练改变了大脑的生理结构。
同样的现象发生在盲人当中,人在失明之后,开始训练用手指触摸盲文,他们大脑中的相关部分也变得发达了。
所以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改变身体的适应性,我们可以创造潜能和天赋,我们可以创造天才。
训练分为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怎么样区分?
那么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训练,怎么就没有训练成天才了?作者说,那是因为你的训练方法不对。
训练方法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都陷于到了无效训练当中。怎么样区别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呢?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想象一下有一个小孩在练琴,旁边一位老师问他,“小朋友,我看你每天都在练琴,可是你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都不及格,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学生说“我不知道呀,我每天都在练琴”。老师说,“那你一天练多少次?”学生说“一天练10次到20次”,那老师又问“那你弹对了多少次呢?”学生说“不知道,一次还是两次”。老师又接着问“你怎么练的呢?”学生说“我就这样一直在练一直在练”。这样的场景你熟悉么?我们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做题、一直在跑步、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运动员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我们进行是“天真的训练”。虽然埋头在干,但是没有经过有效的训练。其实我们多数人对训练有三种误区:
第一:觉得练习没有太大的用处,能力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基因限制。有人说,你看我不擅长认路,我不擅长数学,我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弱,我们没办法做的更好。这些观点我们经常能听到,但是作者说,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要有正确的心态。
第二:只要练的时间长了,这能力慢慢的就好了。但其实作者说,我们即使做时间足够长的练习,也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并不能提高成绩和表现,它有时会让我们停滞不前甚至还会让我们的能力水平下降。
第三:我们只要足够勤奋,只要不断的提高成绩,就会变更优秀。我要做优秀的销售经理就要多销售产品、我要让团队更好的运营,那我就加倍的努力。这样说也不能说不对,除非你有专门、恰到的方法,即使加倍的努力,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想象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最勤奋最刻苦的坐在角落的学生,每天不停的学习,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糟糕。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真正的有效。
那怎们样的练习方法才有效呢?那就是有目的的训练。什么叫有目的的训练?还是回到刚刚的例子:那个弹琴的小孩,假如他是这样练琴的:她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然后用恰当的速度去谈完一首曲子,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去找原因,重新练习。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小孩是用这种方法去练习。他的进步是不是更快一点。所谓有目的的训练,首先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做法,积跬步至千里;其次,我们在练习时要专注,不要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只是在练习而没有去思考,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而没有观察”。另外,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能获得及时的反馈。如果做完题并不知道对错,进步就会很慢。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跳出舒适区区进行训练。有目的训练是要突破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快速进步。
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什么?
那我们是不是进行有目的训练就能变成天才呢?作者说还不行,尽管有目的训练很有效,但是他远远不够养成一个天才级水平的能力。要达到这个能力,还要进行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中的一种,但是踏实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提升训练技能的方法。那什么是刻意练习?
我们的努力和勤奋训练究竟是什么?是速度吗?音乐感么?还是技术?NO,作者说,我们真正训练的是我们的心理表征。这是认知心理学的名词,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听起来比较抽象。对于外行的象棋大师来说他看下棋的时候只是看到一个个妻子在移动,可是对于专业级棋手来说,他能看出双方的优劣势,接下来可能的走势,对手的策略是什么,应对方案可能有几种。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新手和专业人士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认知模块认知结构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
对专家而言,他们能把复杂的大量的信息组成一个一个认知模块,以这样的认知模块去组织和思考问题,当他遇到新情况的时候,他就能够快速的调出过的认知模块,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高效。比如踢球没经验的人,就觉得足球场上双方加起来20多个人在场上乱跑,只要有球在脚下抢就行了。可是专业的球员会发现规律,有人专门做过试验,让这些专业的球员去看真实足球比赛的视频,当一个球员接到传过来球的时候,按下暂停键,问这个试验对象说“你猜,下一步这个球员会采取什么行动,是继续带球、射门还是传球”研究发现,越是优秀的球员越对视频中球员的下一步行动的判断越准确。也就是专业级的选手和普通的选手,天才级的人物和普通水平的人物,看问题的心理表征方面形成了关键的区别。因此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了可以训练的母的,我们的目的本身就首要强调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就是我们发现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从严格意义上将:判断是否是刻意练习有两个标准:
第一,你所训练的领域,应该是有了合理发展的行业,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很高效的方法
第二,你必须有一个能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只有这两个条件满足了,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以训练。
按照这个标准,符合这个标准的行业少之又少。但是我们大多数的行业其实不具备这个标准,很多情况下,我们所从事的领域没有很成熟的标准体系,也没有专门从事教练的导师,拿怎们办呢?小提琴就可以。
我们退而求其次,尽最大可能用可以训练的原则来训练,什么是可以训练的原则呢?
首先,你要明确你的训练是想在哪方面能力提升;其实,我们要尽可能寻找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甚至经典的书籍,目的就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中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反馈;第三,我们来研究这些杰出的人士获得成功案例背后可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就是我们需要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的改进。这四步就是我们刻意练习的原则。
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早期,海军飞行战斗员的的战绩非常糟糕:美国海军击落6架损失10架,飞行员发射了50枚空对空导弹,没有一个打中目标。美国海军不得不思考怎么要提高飞行员的战斗能力呢?这就成了后来最著名的“王牌训练计划”。计划是这样的,首先,他把最优秀的飞行员挑选出来,让他们做教官,来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然后再去选拔仅次于这些教官的最优的战士来做学生组成蓝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因为教练组经验丰富,他们常常把这些学生逼到失败的边缘,让这些学生在最紧急危险或者复杂的状况下去作出战斗决策,一天的战斗结束后,当天教官就和学生沟通复盘,总结经验,教官分享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判断战局,学员寻求改进的办法。第二天,学员再带着新办法训练,就这样持续反复不断的训练,结果到了1970年,这批经过特殊受训的美军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他们实现了击落12.5架,自己只损失1架飞机,这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成功的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你看,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跳出舒适区的训练、以及及时的反馈,再加上周而复始高强度的训练,整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应用。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专门接受这样的训练。
举例:有一家叫蓝色兔子的公司。在工作中训练销售经理的销售能力。他们公司每年都会把业绩最好的员工召集起来开会,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可是往常,这些会议只是流于形式,公司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下一次开这个会的时候,把这些高级销售经理聚集到一块,挑出其中一个人来,模拟他们公司真实的客户,然后再挑出一个人来推销公司的产品,其他的销售经理就在旁边对整个销售过程提供反馈,告诉销售经理他们哪里做的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有类似经验可以分享给你。第二天,这个销售经理再进行销售,由其他人再次进行评估和反馈,公司把这个视频全部都录下来,这样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都得到的提高,其实这个过程我们并不需要脱产培训,只是将刻意练习的原则融于到日常的工作道中去,就能产生巨大的成绩。
但是你会说,如果我想提升的能力领域,我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也没有这么多牛人的朋友同事,那怎么办呢?作者说,如果没有导师,我们仍然可以用案例,用优秀的书籍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提高我们的能力。比如美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期收到的教育非常的有限,所以他能写出很通顺的句子就很了不起了。可是富兰克林有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个偶然机会,她看到了有一本叫《观察家》的杂质,他看这篇文章的质量非常高,他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可是,她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她反馈,那怎么办呢?她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的写作方式,最开始他主要是想着怎么措词、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为什么人家和我的不一样,他的好还是我的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发现自己的用词提升之后,可是总感觉文章哪里不对,原来这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和人家不一样,他又去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散,自己重新梳理,我写这篇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作者写着有什么不同的顺序,人家为什么这么写呢?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结果富兰克林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这本事都被美国人民封为经典。他就运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它解决了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着问题:就是我既想要提高能力,可是又不认识牛人又请不起专业的导师,怎么办?我们刻意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拆借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来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这个领域连经典的书籍也没有,行业的意见也不能确定是正确的?那就要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也就是要让自己的行动高效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比如美国的放射科医生通过X光照片来判断乳腺癌是否会发生,可是随着他们从业时间的增加,判断照片的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有时候还会有退步,为什么呢?原来放射科医生大约看1000张X照片里面才有4-8个癌症特征能够被发现,也就是一生获得有效反馈的次数是非常少的,且就算是在这些少数情况下,一生觉得X光照片中有癌症的病变,可是因为隐私的原因,病例到了自己的私人医生手里,放射科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而且在这个领域中,过去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提高X 光照片的能力,即使是资历最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判断一定都正确,这个时候怎么办?如何提升医生的能力呢?作者就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强化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刻意练习,具体怎么做?就是把X光照片收集起来,再把这些病人后来实际的病情档案找到,从中去寻找那些有价值的案例,就是那些有特殊反馈效果的案例,比如说当初医生看那些X光照片,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后来病人发病了;又或者刚开始医生觉得可能有癌变,实际上是误诊,就这些有价值的案例汇总起来成立一个案例库,这样成了训练医生的良好的素材,医生可以通过再次诊断这些已经知道结果的X光照片来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有没有改进的办法。这样变成了以前医生可能一年只有一次的有效反馈变成了每天都有几十次高质量的反馈训练,这样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率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仅仅只是运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这就是在么有有效反馈的刻意练习方法。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刻意练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要在一个领域中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第一流的人给你指导和反馈,因为你能在第一时间学到经过宝贵经验积累下来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这也是为什么在少数人领域当中,最高水平的老师+最合理的方法+高强度的训练就能创造天才的原因。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在这样的领域当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研究它们可能成功的原因不断尝试改进,这样的杰出人物可能是真实的人物,可能是书籍。你找出最杰出人物研究他成功的原因这是最重要的。
总结,三个观点:1.天才是训练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正确训练让我们的大脑的生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向天赋一般的神奇的能力;2.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被训练成天才,是因为我们经常进行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训练,只有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同时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让我们快速进步;3.对于天才的训练,有目的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行刻意练习,找最优秀最杰出的导师揣摩成功的原因,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