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
手残党匣子的手帐《局外人》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时司法的扭曲,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当时人性虚伪的嘲讽。文章开头提到默尔索母亲的去世,从老板的态度看,似乎要下葬之后才能披上悼念的色彩,这足以看出比起事情本质,人们更注重形式,这也让我们对法庭审判人员把默尔索当“局外人”多了一份理解。像默尔索这样的角色在当时社会以及现代社会中并不少见,就因为他们不是社会中的少数,最终得知默尔索的宣判结果后,我不禁唏嘘。
摘抄局外人里的句子 摘抄也是萃取精华的过程最开始并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篇幅描述主人公默尔索平淡无奇的生活——对他参加母亲葬礼的全过程进行详细叙述,还专门提及葬礼不久后默尔索和朋友们去度假,很大的篇幅都在描写这些平淡的事情。但就在第一部结尾处,一段不足一百五十字的描述中,平静打破了,默尔索的命运在他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就截然不同了。我不禁感慨,命运或许就是这样,在一念之间一切就截然不同了。我们在面对事情时,最重要的是冷静思考;在面对机会时,我们应该果断一点作出决定,因为在一念之间我们的人生可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默尔索过着最平淡不过的生活,却因他的一念之差,在作者区区一百五十字的描述中,在当时的司法机制下,默尔索踏上了不归路。
讲句题外话,最近在炼句的我有意识地想提升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很喜欢作者写的句子,“电影院一股脑儿将所有的观众都倾泻在大街上”,全文有好多这种画面感很强的句子。
面对和蔼可亲的法官,默尔索“走出房间的时候,我甚至想去跟他握手,但我马上想起了我是杀过人的罪犯。足以看出默尔索是一个多么善良真诚的人。默尔索走进法庭时,看着面前那些在找他罪状的人,他们犹如电车上找新上车的乘客可笑之处的人们。虽然这只是默尔索内心的独白,看似只是一个玩笑,却是以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本质。大家把默尔索的罪状和事发前他参加母亲葬礼的事情放到一起讲,默尔索最初是提醒他律师注意这一点,而最后面对大家的这一行为,默尔索却选择了沉默,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真理就这么被埋没了。整个审判过程中,头脑清醒的或许只有默尔索以及从头到尾都没开口讲话的年轻记者和那个瘦小的女士。
默尔索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和司法打过交道的人,以一个完全不懂司法程序的无辜罪犯的视角来看这件案子审判的全过程,而这其中却让人看到的满是滑稽、满是虚伪。“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没有任何东西是真的。”一句话道出了这场审讯的实质,更可笑的是,这句话却是当事人之一—被告的律师说出来的。检察官从最开始审问犯人时就只是直接对着庭长讲话,这或许是所谓的司法程序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套路吧,读到这里,我真想对着检察官大喊:“少一点套路,多一份真诚!” 当大家把被告默尔索撇开,正打算不征求他的意见就决定他的命运时,我真想替默尔索喊出那句:“归根到底,究竟谁是被告?”
检察官得意地大声指出默尔索的罪状时,默尔索因感到大家都很厌恶自己而想哭,这样的剧情真让人心寒,原本无辜的罪犯感到自己有罪并不是因为自己杀了人,而是自己在妈妈葬礼上一系列与此次案件毫无关联的行为激起了大家的愤怒,让默尔索感到自己有罪。在故事中,默尔索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司法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善良真诚无辜的罪犯最终被判决为一个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还杀了一个阿拉伯人的罪犯。这不禁让我感到恐慌。这是一场已经变相扭曲了的审讯!通过《局外人》,我看出当时的司法有多么恐怖,就像一个“吃人”的机制。
写完局外人的读书笔记 我的第一本手帐 一年的时间 就有了完美的结尾看着检察官正理直气壮地力图证明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杀人事件,看着他侃侃而谈,(把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有点当做罪状放到一个罪人身上时),默尔索有太多太多的冤屈,但当庭长问默尔索是不是有话要说时,他“考虑了一下,说了‘没有’。”很心疼很同情默尔索,我们看到的默尔索,在面对老板给他的升职机会时,他觉得去不去都行;在面对女友的提议,他觉得结不结婚都无所谓;但面对自己的律师要说假话时,他却断然说不;面对庭长给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选择了放手。我想,这就是默尔索的选择吧,在虚假和真诚之间,他选择听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随心而行,面对这个世界,要做到随心而行是多么难,向默尔索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