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忧姑娘
“效率”与“慢工出细活”最近我比较焦虑,因为每到傍晚我就必须要思考:我今天还有几篇稿子没交?然后开始绞尽脑汁想题目,尽快落笔。
我有一个姐姐从小特别爱画画,而且特别追求精美细致。就像写故事那样,每一个细节要推敲很久。最后她考上了美术类专业很强的一所大学,并且得到导师的青眼,导师推荐她去一个画室兼职,那里稀缺有想法创作优异的画手。姐姐很开心地去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她很苦恼地跟我讲:“不知道为什么我再也没有从前的那股细致劲儿了,总想着赶紧交画,换取不高不低的报酬。”
画室的画作质量要求对姐姐来说不算什么,可是每周要交的成品量却太大,又因稀缺人手没得商量,于是姐姐万分懊恼——她感到自己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正随着急速的催稿而渐渐消失殆尽,她很少有时间有心情再静下心来雕琢一页小小的画。姐姐的绘画水平似乎就这样令人失望地停滞不前。几周后她索性辞去这份兼职,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慢慢摸索回从前灵感兀现的轨迹。
原来很多事情真的强求不得、急不得。
对于我们很多写作者来说,没有足够的“输入”就很难有有质量的“输出”。于是市面上浮现了很多“速成品”,它们不是灵感的璀璨落地成章,而是一副副循规蹈矩的模板的印压成书。
这个社会对“速度”似乎有着特别的青睐,但不得不说,很多事情急不得,“慢工出细活”的道理总是亘古不变的。当然,细致导致的“慢”与效率低下的拖沓是两回事。
不过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习惯,我已经能够平衡好生活、学习与输出的关系了。我发现,正是因为一份爱好在,于是多了一份不问前路的坚持。
通过学会把“焦虑”转换成“力量”,我终于慢慢练就了“抓住细节感悟人生”的能力,将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其他人。
我们都该细细琢磨“效率”与“精巧”的关系,在最好的平衡点上,找到最高效有质量的方法,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