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的确是为了那篇《你凭什么一毕业就拿高薪》所以写这篇文的,我其实能理解那位作者的,虽然有些观点从我们求职者来看有点偏激,不过看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同。真理这种东西还是要在某些适用条件下才能永远正确的,非技术性的工作在一线城市想来4k也算是个高薪吧。我只是比较护短,所以为我们应届生说两句。
这个薪水是怎么定出来的?
其实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基本不了解职场薪水的行情。一开始对薪水产生的模糊印象大多来自于社会的一般认知,比如3000块只能请一个大学生,这种传播极广而且没有任何条件地域限制的认知,让我们形成了一种观点“啊,原来我们值3k以上。”而且在很多问答中,搜一下出来,基本应届生出来的工资也是在3k左右。同样,没有任何的行业地域的条件限制。其实我填的理想薪资还是面试时看了别人的申请表才约莫估算了一下自己可以拿多少薪水。
于是在我们的认知中,基本我们都能拿到3k,与自己能做什么、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无关。只是给自己的卖身价划了一条线:>=3k。然后在某些有过相关工作经验、自我感觉良好或者有特殊技能的应届生来看,既然那些没有经验、学历一般或者没有特殊技能的大学生都能拿到3k,想当然自身是可以晋升到3k~4k这个行列的。
这是一种参照系模糊的问题。没有人对我们进行细致的评判,告诉我们,“我”这个个体究竟值多少钱。
为什么我们要高薪?
当然,生活费。很多的我们奔波到一二线城市,希望能够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下来。我周围很多和我一样的应届生其实要求也不高,希望自己能够生存下来,那么交通费、住宿费、餐费还有杂七杂八购物费,我们没有经历过自己付钱租房、给交通费,所以在一般认知中基本都要2k多。而且加上公积金的费用,这个薪水大概要3k。再加上想有个小存款,那么3k多妥妥的。
再有的是,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求职的幸运儿。他们在大学里干得和我们无异,凭借着求职临门一脚,成功拿到了4、5k的月薪。于是,我们从身边这个难得的参照系身上,更精确地缩小了“我们值多少钱”这个范围。发现,原来这样的我们也是可以拿到4k的。
再有的是被名企宣讲会忽悠的,这种“一刀切"的定价方式终于让我们明确了究竟我们值了多少钱了(当然,牛叉的程序员开口随意定价的毕竟少数)。在刚求职的路上,很多的我们被名企宣讲会的那套说辞洗脑了,觉得没错,我们就是这个价。之后名企宣讲风波过去了,一大堆剩着的我们开始去那些中小企业的求职,我们才忽然发现,原来竟然有公司是设在居民楼里的,原来竟然有公司是一个部门里面就一个人的。那个时候,我们觉得毕竟是大学生,竟然在这个”小“公司里面,那工资相对也得高,于是这个薪水就开始接近4k了。
自我认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并且感受过的。
为什么我们能要高薪?
上周有实习生来面试我们公司的时候,负责协助面试的人和我们聊天的时候吐槽:”现在大学生没什么经验一开口就要3、4k。“可能同为应届生,我理解要这个薪水的想法。我看了一下那个简历,那个求职者是省内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而刚好在以前奔波面试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两三个这个大学出来的应届生,一起面试填申请表的时候,我一看,几乎他们写的都是4k。后来我觉得,他们考上这所大学,要么聪明,要么勤奋。
很多人吐槽大学分什么重点、二本、三本的有歧视的感觉,但是我想,这些吐槽的大多都是学历够不上重点大学的人。重点大学出身的不是都说很优秀,但是优品率必定大大高于二本三本出身,而重点大学里面关注自身发展的人的人数也必定远远多于二本三本的人的出身。优秀是一种习惯,当二本三本的人吐槽,将关注点放在为什么要分级别的时候,我相信重点出身的人更关注的是怎么让自己更优秀。在同为重点大学里面,拿到高薪的概率就大更多了,同专业内有人拿了7、8k,那么相较于自己,拿个4、5k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二本三本的人优势在哪里?有些人早就有”先天不足,后天来补“的概念,那么他们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去参与社会实践,他们就将这种社会实践当成是自己的已有工作经验。既然有了半年甚至一年的工作经验了,凭什么自己就得拿和别人一样的3k?
这是将要高薪的人简单分了一下,当然不排除有很多自视甚高的人。
要高薪,其实我们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要高薪,除了是一种与社会脱轨的无知之外,还有目标企业的问题。如果企业是好的,知名企业,或者岗位是自己喜欢的,我相信,我们是不计较高不高薪的问题的。如果企业福利好、补贴够、人文关怀好,那么待遇低点我们也是接受的。
相对应,如果这些条件企业都达不到,而且与自身期望有所差距的,那么我们就需要高的薪水来说服自己,满足自己在其它方面的需求。要高薪,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希望能尽量匹配到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安心说服自己在这家公司安分地工作。
还有一种的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以金钱判断一样事物的好坏。每当我们找到工作了,周围所有人第一句问的都是”薪水多少?“,问得多了,我们就在薪水这个问题上有种强迫症。特别是遇到总是唠叨着”读书无用“的人,那种感觉觉得好像自己白读书了,我们人性的弱点又不允许我们承认:对,读书没个屁用。跟他讲思想,讲逻辑方式,讲知识,最后得到的回应是”有用吗,能赚钱吗?“所以某程度上来说,对该拿多少薪水无概念时,对高薪的追求就是对自己尊严的维护。
To 和我一样的应届生
虽然这篇文大多用”我们“的口吻来写,但是我知道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挥斥方遒,大谈时事政策、动不动就谈到企业管理、方案策划,于是憋着一股热血,想着毕业的时候终于能一展雄心了,但是终于发现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了。那些打着招聘管培生名目的岗位,背后是做店员、做客服、做销售;那些面试时口口声声说着会有3k多待遇的公司,给你制定一个很难达到的考核绩效,最后发现自己只能拿到2k;那些招聘网站上发布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想着就算待遇不高但是起码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最后面试时从面试官口中发现,工作内容根本不是那样的。
我知道,我们终于从天之骄子变成了为生活奋斗的平民,我们有着改变世界的雄心,却只能压抑住自己的梦想,从低做起也好,曲线救国也好,一步一步地努力。求职不顺的我们,在理想薪资那一栏里面,从4k,到3k,可能最后到2k,我们没有征服生活,最后却被生活征服了,但是我们的热情总会燃烧。
从一开始,我们拒绝别人的教导,不愿意听从那些前人的教诲,但是我们终究会在生活中磨去我们的利刃。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尽管前行,我们终究会变成最好的自己,虽然不是当初想要的自己,但却因此而活得更好。
我相信我们都是一个优秀的萝卜,世界之大,总有属于我们的坑。
作者的废话:写到最后变成鸡汤了,不过大概是求职路上的一些想法吧,总是看到很多应届生求职特别容易情绪低落。最后还是希望各位面试官能对应届生宽容点,薪水这个问题诚然应届生需要认真自我反省,但这个社会、教育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怪在应届生身上。这篇文有讲述的对象、条件的限制,所以不能代表所有,欢迎一起探讨。
转载请注明:@一只不爱爬树的考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