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夏,年年有,年年逝。
美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或许是从我每天朝九晚七的上班生活里忙里偷闲偷出的那15分钟。
从去年秋天,意外发现一个大花园,里边种着各色的月季,但因为发现的太迟,只赶上了花期的尾巴,基本都已凋零,有点可惜。
从那儿会儿开始,我便开始乘坐公交,每天下了公交,绕着公园走一圈,有15分钟,观赏这园中的景色,然后拐去上班。
时至今日,从冬天,到春天,到夏天,又到秋天,见证了这个花园一年四季的变化。
冬天,除了干枝,什么都没有,偶尔下场雪变得银装素裹,基本没什么看头。
快立春的时候,便有环卫工人进去清洁,将散落的模糊不清的花瓣,缠绕在一起的枯枝败叶全都整理扔出现场,经过修整后的花园显得焕然一新。
等到二三月份,就不再是光秃秃的了,绿叶很快探出头,越长越大,直到有花苞。
花园里每个月季都被修整的很齐,长的都差不多高,所以等到四月份花期将至时,就会看到无数个脑袋在那儿伸着蓄势待发。
一场雨过后,太阳升起再普照时,那些竖起的花苞便会一齐开放,争相斗艳,特别有美感。
零零散散的月季也会在往后的月份相继开放,整个花园的周期延伸至今,问过度娘,不仅现在,还可以坚挺到11月份。
因为花期不同,后边长起来的花苞便会开的晚一点,但总会露面,憋闷了一冬天,总得出来透口气,一年只为等这一次不是吗?
这个花园,陪伴了我整整一年,心情好时,穿到花中心,拿出手机,选好角度,拍几张美美的照片,晒一晒。
心情不好时,绕着外围静静走两圈,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儿,看着一朵朵盛开的月季,心情也就会变得舒坦不少,愉悦很多。
人类的天性其实是亲近大自然的,因为在大自然的熏陶下我们可以得到放松,缓解焦虑。
长期生活在灯火阑珊的都市生活里,节奏相对快,很容易让人疲惫,如果能经常与自然接触,是很好的一种治愈方式。
还记得在老家时,老妈养了一院子的花和蔬菜,那时的自己不理解,总觉得整那些玩意儿干什么,又费时间又耗精力的,想要的话,去买点不好吗?又干嘛自己亲力亲为?
可现在,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上年纪了还是什么,在外工作6年,变得很怀念家里的小菜园小花园。
便也在自家阳台上开始捣鼓花花草草,买了好多花盆,种了很多开花不开花的绿植,学着妈妈的样子,卧土,撒种,浇水,施肥,来养植,不得不说,从什么都没有,到小苗探出头,到迅速长大,长叶,开花,很有意思,也很养眼。
还有看着西红柿结出的果,虽然很小很小,但依旧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长大吧,越来越想逃离现在的快生活,想过那种田园的生活,也希冀于那种慢生活。
所以每每闲暇走在路上,会不自然的抬头望着天空,它像一副永远不重复的画,百看不厌,也很享受阳光的沐浴,照在身上暖暖的,微风拂过也柔柔的,轻轻的,看着花团锦簇,闻着泥土芬芳,听着虫鸣鸟叫,这些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呀。
好好享受,所有最美好的东西,其实都在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