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人家的孩子”:看不到的痛苦

“别人家的孩子”:看不到的痛苦

作者: MMUmedic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16:10 被阅读0次

文:程天华

编:金兆丰

前段时间由张国立、蒋欣、宋佳等人饰演的电视剧《小舍得》,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其中蒋欣所饰演的角色田雨岚的育娃方式更是引起了部分家长的深思。

田雨岚是再婚家庭中的小女儿,她认为后爸喜欢的是姐姐,对自己这个白捡的女儿漠不关心,只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关照。虽然婆家经济地位高一些,但是婆婆总是有意无意地挑剔自己的衣着品味,调侃自己微薄的薪水,公婆时不时的救济让她觉得如鲠在喉。

因此,为了能够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重视,她不得不通过逼迫自己儿子成才的方法,好让婆婆能够高看自己一眼,好能够在家庭聚会上通过孩子让自己与姐姐一较高下,也好让后爸多关注自己一些。在这个阶段,孩子只是她展示自己能力的工具。

作为田雨岚的儿子,子悠不得不满足母亲的各种要求,在姥爷家里当众表演背圆周率后两千位,表演各种水果的英文名也只是家常便饭。为了让妈妈高兴,就算自己百般不愿意也必须要参加奥数班,考到班级第一名,竞赛要争取一等奖,每天早起学习仍被要求再提早半个小时,再晚睡半个小时,被迫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对于母亲的要求,力量弱小的子悠都一一回应,想要的只是母亲能够多爱自己一点而已。

如同大多数父母一样,田雨岚认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苦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孩子这么小不知道什么是好,做家长的还不知道吗?儿子只要勤奋一点,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考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出人头地还不是早晚的事!

在外人来看,子悠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别人家的孩子”,待人有礼貌,温顺乖巧的性格非常惹人喜爱,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都名列前茅,奥数、英语各科都是信手拈来。但是田雨岚从来没有了解过子悠对此的想法,从来没有问过一句你愿意不愿意,也从来不知道作为小学生的子悠最喜欢的不是学习,而是踢足球。

子悠最初的反抗是隐忍的,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子悠每次都在重要考试的关头发烧。田雨岚的处理方法是就算发烧也要吃药坚持考试,子悠的方法并不奏效但是他没有放弃要去争取自己的自由权利。

在班会上,一向安静内向的子悠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妈妈其实爱的不是我,爱的是考满分的我”。或许是在很多家长的注视下自尊心作祟,或许是她还没有做好迎接自己 儿子突然反抗的准备,田雨岚脱口而出:“我怎么不爱你了?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还不行吗?我还要怎么爱你啊?”田雨岚想不明白自己把所有的时间跟精力都放到了孩子的身上,为什么孩子还要说自己不爱他。

子悠所有的表达与倾诉都没有得到回应,在妈妈几近暴走的逼迫下,子悠终于崩溃了,“我不要妈妈了,我不想再看到你了”,甚至幻想出了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好朋友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愿望。

田雨岚在此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田雨岚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父母总是有很多顾虑,要挣钱养家、要孝顺爸妈、要一门心思对待工作、要为孩子将来考虑……

多重压力之下,父母会觉得自己累点没关系,以后一定不要让孩子过自己现在的生活,从而把部分压力转移给自己的孩子,催促自己的孩子赶快变成“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孩子对此也是同样的想法吗?观察之后大家会发现,子悠一直在做着大人认为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这种对欲望的消除是很可怕的,幸好,田雨岚及时发现了自己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并及时规正。

但如果子悠一直选择隐忍,会有什么结果呢?

他可能会在家长的评判声中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掩藏起来,努力成为父母期待的学习狂魔,不停压力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既然家长帮我安排了,那我反抗也没有用,就一直按照他们的安排走吧”。于是只能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时候成绩上的一点点波动都可能与他的情绪息息相关,成绩好坏就是他评判自己的唯一标准。

如果这时候自己连唯一把握住的成绩都不再是自己的优势呢?他大概率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就算别人安慰只是一场小测验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他还是会觉得这件事情像天塌下来一样沉重,很有可能在下次考试的时候精神过度紧张致使又一次的失败。

通常这样的孩子通常以内敛型为主,他们很少通过言语表达心里的真实感受,情绪向内发放而不是向外,他们难以承受这样的连续打击,慢慢会形成低自尊人格,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是没有意义的。

长大之后某一天,看着足球场上欢快的背影,或许他还会想起自己曾经也喜欢过踢足球,但他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叹口气走开。

总而言之,本文的初衷是让家长了解到“别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痛苦之处,不必为了刻意培养孩子的学习,打压他的兴趣爱好。如果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与关注,少一些刻意的把控,放弃以上帝视角指挥孩子,或许能够彼此共同进步。

END

作者简介PROFILE

程天华

助理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潍坊医学院心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跨临床与亚临床群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Centre for Transdiagnostic Mental Health Research)在读硕士(应用心理学专业)。

本科及硕士期间完成了心理学课程培训,接触并学习了三十余例咨询案例(累计个案时长50,督导时长8),学习并实践了抑郁症的行为激活疗法。

研究生期间担任本科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助教。目前在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咨询培训,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经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人家的孩子”:看不到的痛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lo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