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恩格斯——反杜林论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目的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同的哲学流派
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
-
唯物论
世界本原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物质如何起决定性作用
物质:客观实在
意识:物质在思想中的映射
-
辩证法——世界是怎样的
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事物是一对一对联系的,矛盾。
三大规律:事物对立统一的发展,量变引起质变,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
-
认识论——如何认知世界
认识的本质:意识对外部世界的能动反应。
认识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感性认识(浅,不一定错)
理性认识(深,不一定对)
认识的结果:真理(绝对,相对),谬误
-
唯物史观——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进程中的绝对性力量是什么?
精神力量(唯心史观)
物质力量(唯物史观):生产,私产
历史是什么人创造的?
英雄(唯心史观)
人民群众(唯物史观)
历史向前发展有什么特点?
规律(决定):统一性
主观能动性(选择):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劳动,交换。
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不同?
劳动成果资本家所有。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剥削?
剩余价值。
简单商品经济时期
发达商品经济时期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 垄断竞争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空想——科学
理论——实践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思修法基
思想修养
人生观
人生目的:决定态度,决定价值。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理想信念
中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基本问题
不同时期的道德
不同领域的道德
法律基础
基础常识
史纲
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
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注:决定革命性质的是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不反帝,反封不彻底)。
精英革命:没有群众路线。
民族及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坚强的领导核心
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全面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
北洋时期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民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史
过渡时期:1949-1956,三大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探索时期:1956-1976,奠定基础,做出准备,注备条件。
改革开放:1978-今,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2012-今,全面小康,全面脱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中特
毛泽东思想
- 集体智慧
- 正确
理论的形成
理论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9)
革命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资。
革命纲领
政治: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经济:地主——直接没收;官资——直接没收;民资——保护。
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
农业
合作化,集体经济(公有制)。
手工业
合作化,集体经济(公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改造资本家。
1956完成社会改造,社会注意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建设(1956-1976)
《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开始。
一个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指导思想: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作为落后的农业国与现今的工业国需求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当前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
两类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中国工业化道路
农轻重。
中特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规划)
中国梦
全面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建党百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世纪中叶,建国百年)
新时代、新思想
总任务
布局理论
内外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十月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传播。
中共一大
以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教条主义)。
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
首次提出“马+中”命题。
中共七大
实现了第一次飞跃——马泽东思想。
《论十大关系》
第二次“马+中”开始。
改革开放
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中特理论体系。
当代时政及规划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当今世界形势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国际行为体
大国,欧盟。
地区热点问题
朝韩、伊朗、叙利亚。
中国对外战略
和平发展道路;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时事政治
重大会议
国际、国内(两会、党代会)。
重大改革举措
雄安、深圳、粤港澳。
科技创新
神州、天宫、嫦娥。
整数周年纪念
事件、人物、政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