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配得感
林紫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曾经因为童年时期母亲对自己的漠视、不理解导致长大后心理扭曲、变态,直到自己工作后遇到心仪的男士,当对方提出结婚需求时,这个女孩发现自己很想掐死自己深爱的人——她觉得也许只有这个恋人不在了,他的爱才能在她的记忆当中永远美好下去;
假如孩子从小拥有安全的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即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各种挑战,他们通常也不会对婚恋心存恐惧;
回头看这个女孩的早期经历,母亲曾经想把她随便送人,虽然最终被外婆阻止,但被遗弃的恐惧深深印刻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让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一生都不配得到幸福;
这样的恐惧和不配得感,在许多幼年差点儿被送人或真的送了人的孩子身上,无一例外地存在着;
小女孩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多,这种低配得感导致她面对美好和幸福时,有一种“这不属于我”的错觉,所以才会产生“想掐死男朋友”的念头;
2、你值得拥有
这句话是某知名品牌的广告语,听起来似乎是忽悠消费者前来消费,实则是自我认知的强心剂;
有些不配得感或低配得感,多半是受原生家庭影响,比如:因为家里重男轻女,很多女孩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受害者,自己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生命,要么听从别人的安排;要么一味付出,不敢说不;
其实,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买东西时总是不舍得买最好的,又或者压根儿就不舍得给自己买;但是对待家人往往会选择送他们最好的;
过去,我以为是自己节俭,不舍得乱花钱的性格导致,现在看来其实也是自己内在的低配得感作祟;
或许,这样的结果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比如:因为家庭条件不富裕,妈妈总是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赚钱很难,要做和自己身份地位匹配的事,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当然,这种锅也不能全部让原生家庭来背负,因为毕业成家工作后,自己的经济已经完全独立了,也有了送给自己礼物的能力,但是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做不到,“低配得感”仍然伴随着我;
不过,随着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探索,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越来越强,现在会比之前好很多,比如:我会用18个周期礼物法奖励自己,因为我值得拥有!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