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奥运会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开幕式。
其中一个小女孩的演唱,堪称是天籁之音,是整个开幕式的点睛之笔。当时的我,通过电视,真心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以及未来的美好。
但开幕式的成功喜悦还没过去,由开幕式音乐总监突然曝出,那个点睛之笔的《歌唱祖国》只是假唱,用的是另一个女孩的声音,演唱者并不知情,全国哗然。
大家应该都记得这两个女孩的名字:开幕式上表演的是林妙可,而声音的主人是杨沛宜。
这是一个多输局面:林妙可背上了“假唱”的标签,这辈子可能都无法摆脱了,但这并不是她的错;杨沛宜本来可以有更高的发展,但大人们的选择无情地掩盖了她本可以散发的光芒;陈其钢及整个开幕式筹备组都是“罪人”,而且陈其钢首当其冲,里外不讨好——谁让你说出来呢,砸饭碗不是?而更广大的吃瓜群众,心中那份完美被破坏的感觉,也是十年来挥之不去;张艺谋作为开幕式的总导演,在十年后说起此事,也是表示自责。
大家都有错,又好像都没有错,我们的社会怎么了?向前看,我们能够做的正确选择是什么呢?
而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的我,思考如下:
一,大人是否应当向两个孩子表示真诚的道歉呢?
二,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孩子的知情权呢?
三,真实自然,是否应当是未来孩子成长的主题?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毋庸置疑,作出选择的大人们应当要向两位孩子表示真诚的道歉的。
只有道歉,才能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边界在哪里。他们才不会继续我们的错误——但是我们的社会太缺少这个了。张艺谋现在的自责,不过是对他的团队替他背锅的自责,而非对两个孩子的真诚歉意。在张艺谋大师的美学世界里,繁复无比的形式美才能体现大国风范,大场合下的演唱环节当然首要的需求是外在的形式美。但现在张大师理应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在追求个体自由的今天,真实和自然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美。真正的大国体现,更多的是在真实的人文关怀下的强大。现在的电影,只要花钱,用电脑特效可以做出你任何想要的形式美,但空洞的形式美,如果没有人文的价值内涵,只能是无灵魂的空壳。张大师的《长城》就是如此——截止目前豆瓣评分4.9分。张大师可能知道自己错了,但是错在哪里,并不一定知道。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的关键是现在父母认知的核心:孩子究竟算不算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呢?问题的答案,我相信百分九十以上的父母应该都会说是。但实际操作如何呢?孩子于他们来讲,大部分的家长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孩子只是他们器官的延伸,不需要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在《歌唱祖国》演唱表演之前,我们的大人们并不会和林妙可说清楚她胸口的话筒不会打开,也不需要和杨沛宜说现场演唱播放的声音是她的。当然,基于孩子的认知对事物的选择和判断,确实他们可能暂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作为大人,要做的事情是用他们能够明白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沟通,以此来培养他们成长的人格基础。刚好在写这篇文章期间,豆豆问我什么是“假唱”,我和他说半天都无法讲清楚“假唱”和“假唱”所带来的危害,后来我说了“假唱”和玩游戏开外挂是一样的:破坏规则,获取个别利益,对遵守规则的人不公平!他一下子就懂了。我们能说孩子不懂吗,只有我们不想让他们懂而已!
第三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经常试想十年前的那个选择不这么做,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林妙可不再自带光环,她的家人也许就没有盘剥她的理由,她就不会接到那么多的烂戏,能以更好的心态学习和成长;杨沛宜出色完成了演唱任务,真正的一个天才少女出现了,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多一个不靠颜值取胜的励志明星来影响我们的孩子;而一个牙齿不齐的小女孩演唱,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正大国的自信……
世事没有如果,光是自责或者懊悔也并没有积极的意义,做出改变才是当下的我们应该要做的。
我们的孩子要接受不完美,要面对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真实而自然的成长。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要孩子相信权威,惧怕权威,而这些相信和惧怕是来自于外在形式的美好。有孩子曾经问我:怎么让自己不要害怕某个人?我说:那个人是不是你的老师。他点头默许。我说那你就想象一下他有没有什么滑稽可笑的时候,孩子说想不出来,一想到的只是他严厉的眼神和脸色,还有对他的不公。我顿了顿,说:那你就想象一下他在马桶上拉不出屎来的样子。孩子终于哈哈大笑了。
我会教我的孩子们圣贤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但一定不会回避圣贤们也要吃饭和拉屎,他们也会犯错误,这才是真实和自然。
我担心,如果为父母的我们这一代,还是无法让孩子们懂得这些,未来可能只是一个死的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