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免费的青瓷体验课,与上次的拉胚不同,这回是看似简单的青瓷浇筑。步骤是把打成细浆的瓷土注入石膏制成的模具中,注意一定要让浆液溢出模具,宁可多也不能少,不然成品出来的泥胚,边边角角是不完整的。
期间泥浆会被吸收到石膏模具中,要是看到顶部的泥浆塌陷了,要及时补充,保持溢出的状态。
等待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样子,即可倒出多余的泥浆。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模具内是一个泥杯的雏形,然后就是倾斜搁置在木板上,让底部多余的泥浆继续流出。
接下来的步骤考验的是耐心跟细心,用刮板刮出杯子的边缘。注意从中间起刀,平行刮出多余的泥,刮板上多余的泥垢要及时清除,不要凋落在成品的杯子里。还有跟石膏模具连接部分的泥也要清理干净,保持边缘的圆润,也方便脱模。
接下来再等待个二十分钟,就可以脱模了,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将木板盖在石膏模具上,接着翻转模具,轻轻磕一下,再拿起模具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泥杯已经静静地躺好了,显得那么的清新脱俗。可以用手小心触碰,翻转一下,掉个个儿,就是一个像模像样的杯子了。
想要变成瓷杯,还要20天的时间,先完全晾干,再是师傅的修胚,上釉,接着进800度的窑里烧制,出来是陶的形态,再进1200度的窑,出来就是瓷化的陶瓷杯了。
听老师讲,外面卖的一些大师手作,原料的泥浆跟浇筑的模具跟我们体验的并没有什么不同,贵就贵在上釉这个环节,还有就是一些大师的名号,仅此而已。不过还是觉得由泥变为瓷的过程还是很让人惊叹的,也羡慕青瓷文化园里的工作人员们。
可爱的佳佳老师还给我们展示她给自己做的饭碗,照片没有拍,是一个日式的斗笠碗。她说自己饭量大,但是在食堂吃饭又不好意思盛两碗饭,所以自己动手做了一个饭碗,拉胚手工塑型的,是独一无二的大饭碗。她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顿时有被萌到。
第二个体验是植物拓染,这个在家也可以完成,材料还是比较简单的。
新鲜树叶,棉布(可以用不穿的白色T恤),鹅卵石,一盆盐水,电吹风,熨斗,相框。
首先按照相框的大小,拿取自己喜欢的树叶排版,放在棉布的一边,其实不用太花里胡哨,适当留白也是一种美。接着折起另一边的棉布,覆盖在树叶上。然后拿起石头,均匀有力的敲击吧,注意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敲,叶片的汁液会被榨出,印染在棉布上,真的好神奇啊,之前我以为会用到颜料,其实就是利用叶片本身最纯天然的颜色。
但是这个步骤真的手酸啊,这个时候就庆幸自己没安排太多叶子了。
后来发现其实不用太用力,如果叶片本身比较厚实的话,榨出太多的汁水会显得没有纹路。
敲击结束之后,用镊子取下被蹂躏完的树叶残渣,接着把棉布浸泡到盐水里面定型。然后绞干水分,用吹风机吹干,用熨斗熨平,就完成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3717/ecf44db991d34a0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43717/2ebdb4e7b38f502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