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2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是中元节,也称为七月半,是祭祖、祀亡魂、焚纸钱、祭祀土地的日子。这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相传这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
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在吃晚饭前给祖先荤倒点白酒,盛上米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把酒洒在地上,还要边说对逝去长辈的祝福。各家后人在自家院子里画一个个圈,每一个圈代表一个亡灵,在圈里堆上纸钱、放一对蜡烛和一柱香,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
这是我们中国的鬼节,但在这天我却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国外的关于鬼的故事《摆渡人》。故事讲的是迪伦的父母离异很多年了,一天她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平时妈妈对她很严格,跟母亲无话可说。
迪伦想逃离眼前的生活,她决定逃课去看望爸爸,爸爸给她订了车票,很快她就赶上了去往爸爸家的火车。在路上火车遭遇了车祸,所有的人都失踪了。
她是火车上唯一的幸存者,她在一片荒原上遇见了一个男孩崔斯坦。他带她逃离了事故现场,在一起行走的途中,迪伦才知道崔斯坦是在此等她的,而他是迪伦的灵魂摆渡者。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是所有人都活着,但是她已经死了。
崔斯坦带领她穿过一个又一个荒原,爬过一座座的山顶,躲进一个又一个废弃的安全屋里。每天都在跟太阳比速度,崔斯坦一路都保护她,躲避了一批又一批的恶魔的伤害。直到最后护送她安全到达灵魂最后的归属地。
有好几次,在到达“安全屋”之前,她遭恶魔毒手,头皮被撕破,皮肤被刮伤,双脚被猛扯,心脏被狠刺,尽管恐惧泛滥成河,迪伦无力挣扎,麻木窒息,但是在绝望之际,崔斯坦都能让迪伦逃离危险。
在这段漫长,难熬又崎岖的旅途中,迪伦受到了崔斯坦的细心呵护,这对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她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而崔斯坦也在与迪伦朝夕相处中逐渐动了情,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
迪伦为了和崔斯坦在一起就穿过一扇门穿回荒原。她又看到了灵魂以及围绕灵魂们的恶魔们。她靠着自己的意念让自己快速的逃离恶魔的包围。
她从闭着眼躲避恶魔到敢睁开双眼面对恶魔的追随而不被恶魔所吓倒,这期间她的信念有了质的飞跃。靠着这种力量最后她终于和崔斯坦在一起了。只有当自己心中有信念的时候,也才能勇敢的改变自己。在故事的最后迪伦重返荒原找到了崔斯坦,并且带着崔斯坦打破了束缚回到了人间的真实世界。
《摆渡人》所讲述的是一个灵魂的空间,从生到死,自死赴生,每个灵魂都需经历一片荒原才能达到彼岸,都会有各自的摆渡人协助。故事的主人公迪伦意外而“亡”,经历灵魂荒原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摆渡人相爱,在爱的魔咒下,破除了荒原的规则,带着摆渡人重回现实世界。
与其说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倒不如说迪伦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因为是迪伦让崔斯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让崔斯坦摆脱了无尽头无休止的摆渡人的工作,让崔斯坦知道了爱一个人与在乎一个人的感受,在这个时候迪伦变成了那个摆渡人,她牵着崔斯坦的手,告诉崔斯坦希望越来越近,再靠近一点,再多走几步,便是幸福的终点。
这是我看到过中外鬼故事里最有力量、最温情的故事,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人在爱情的激励下成长得无比坚强、勇敢的故事。几年前看了就一直不能忘怀,直到今天,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历历如在眼前,让我在这个鬼节感受到了一丝丝温馨。
当现实生活中的冷淡冷漠淹没了许多人的时候,有些人可能在一个虚幻的鬼身上可以找到一种心灵上的归宿。比如蒲松龄笔下那么多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只是结局总是令人伤感,没有《摆渡人》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其实,对于另外一个世界,即鬼的世界,没人知道它是否存在,然而,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这个想象的、奇幻的世界。
《百年孤独》中见证家族兴盛衰落的马孔多小镇,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家族第一代为摆脱斗鸡男人的鬼魂纠缠而在搬迁途中兴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斗鸡场的一次公平决斗中,用一根长矛刺穿对方的咽喉。没想到死者的鬼魂一直在家中游荡,寻找清水清洗伤口的血痂。一家人不堪其扰而决定搬家。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尔克斯经常会写到这个家族里面死去的人依然存在。这个家族里面死去的人会化作鬼魂,经常陪伴在活人的身边。有可能是这些死去的人,比如上校,他看到自己的家族没落,可能是心有不甘,可能就算他死去了,也想多尽一份力来帮助振兴这个家族。
在这个鬼节,让我想起许多文学作品中鬼故事,更是回忆起长眠于地下的先人们,希望他们的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能够得到寄托和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