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期间,不知其味。长期处于一线讲台上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感觉谈论教育远没有所谓的高高在上的专家,专业领导更善于谈教育,更有充足的理由,侃侃而谈,更具有发言权,从如何教书,如何让学生做人,大到如何依法执教,如何贯彻教育方针。尤其,坐在主席台上,讲的头头是道,富丽堂皇,指挥方遒,激扬文字。反而,处于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做得狗屁不是,一无是处,甚至成为十恶不赦的祸国殃民者。我想没有实际的纸上谈兵,必定成为粪土当年万户侯。
如何定义教育者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去思考的内容。教育者本身是无名无利的事,更不应该追求某些名师或者清北培养者的虚名。教育者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她)获得了服务社会的机会。换句话说,假如教育者抓不住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那么教育者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了。
那么教育者存在的机会是什么呢?按照陶行知先生的划分,有四种机会是教育者应该抓住的:
第一种是因为社会上有许多可教之人,所以教育者才能实行他的教育,倘若无人可教,则教育者就失去其机会而无用武之地。
第二种是说说可教的人没有完全受教。
第三种是就受教的人说的。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一)女子教育;(二)乡村教育;(三)老人教育。
第四种是因为小孩子虽然受教,但是没有教好。如已教好,我们教育者又无机会了。
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你会发现我们今天教育的一些现象是很令人忧心的:比如
现象一:乡村教育很少有真正的关注。教师普遍追求去更好的地方,挣最多的钱,去农村教书的几乎都是“没有关系的教师”,等慢慢“有了关系”,就调到城里去教;
现象二:可教的人教不好。孩子没有学好,老师认为家长有责任,为了保证考核能得优秀,老师转嫁任务,是给家长布置作业。
现象三:学校设置护学岗,家长来值班。我个人认为,家长有家长的工作,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能各司其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实属不易,为何要强行让家长来护学呢?那是学校和警察的事情,怎么能让家长来做呢?家长不来,孩子就会被批评和针对。我不懂我们的学校是在把学生当成祖国的花朵,还是把学生当成人质呢?我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一个类似“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精彩”的口号,但似乎我们对教育
坦白讲,我作为一线教师,通过我几年的观察,很少让我感觉到令我眼眶湿润的教育案例。我家儿子在当地的一个公立幼儿园就是因为我看不惯他们“有编制”的老师那副“老板样”,所以我给孩子转园了。孩子马上该上一年级了,爱人已经提前给我打预防针了,她听说小学有的老师更拽,她提醒我考虑清楚,要是再闹翻,咱们孩子上学就太远了,到时候你去接送。爱人提醒的对,以后我绝对不敢跟有的老师讲道理,因为有的老师觉得她就是真理和权威的化身。学生考不好,那都是学生和家长不用心的问题,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她是“老师”。
可是,若是家长缺位,或者教育不到位,孩子养成一身坏毛病,学校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就如同,家长把孩子的底色乱涂一番,教师即使有通天之术,也不会还原成精美图画。
再说,社会,家庭,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三位一体,彼此不能分割,孤立,否则,教育效果就不会很是理想。
其实我们今天都应该先学习陶行知先生, 教育者缺少了服务的初心,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学生群体,是祖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