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励志和鸡汤的区别在于,励志是有方法论,看了之后可以马上落地执行的,那这本书就是,里面有太多的点,但凡对任何一个点感兴趣,都可以马上行动的。
讲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吧。
1、自由书写。即同一个问题回答100遍,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这辈子你会做哪些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抛开外界因素的影响,真正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抽出某个周末的下午时间,关掉手机,拿出一张纸一根笔,写下那些被压抑了的答案,让内心的呐喊被听到。
2、“为什么”,永远比“是什么、怎样做”更重要。这其实也跟黄金三圈法则类似。
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安排一项任务,还是做自己未做过的事,如果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那么压力或者难度可能已经减半了;再比如销售推销产品一样,先强调价值,所倡导的价值观,更容易吸引同频的客户;
然后在去想如何做、做什么,就是方法、执行方面的问题了。
3、慢思考,快行动。里面举的例子挺好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结婚对象。先列举目标对象的条件,从中筛选出最看重的5个点,如果对方达到3个及以上的点,则为目标对象可以接触。
突然想起几年前一个同事也分享过自己找对象的例子。自己所看重的10个点,如果满足1-2个点,其余的可以慢慢培养。当时觉得他在开玩笑,现在想来不无道理。只有自己先想清楚,后面的事情才不会太难。
4、输出。年后跟一个朋友见过2次,每次都会聊一聊各自的近况,当聊到阅读这个话题时,她都会说,看了那么书,如果可以输出一些东西出来的话,慢慢积累,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
包括职场上也是,经常会在公众号里看到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有价值的文章,那怎么让更多学习到,可以通过讲述或分享的方式,但内容首先得变成自己的,再适当的加入自己的观点,就更好了。
5、被记住。“被记住”的关键不是不会忘记,而是在特定的场景下能够“想起”。这个表达很精准。
以前模模糊糊的也有这样的想法,即标签,如果你经常在朋友圈转发一些行业相关的文章或产品,并适当加入自己的观点,慢慢的,有需求的同行或客户,或者身边有需求的朋友,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以上几个点,联系到日常生活工作,印象会比较深刻,但其实书中还有很多系统化的方法论可以马上执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