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960c60aa46a776c8.jpg)
在钢筋水泥构建的现代都市里,古老历史建筑的地位日渐变得尴尬——虽然是人和时光的珍贵记忆,但却不能融入城市发展的进程。于是蒋晓晖创立了「归•觅」,打破了束缚,将传统的西关大屋改造成满是广府韵味的民宿。蒋晓晖说,我们就是要用商业将历史建筑盘活,给老房子寻找传承与保护的途径,让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永恒、更有魅力。而蒋晓晖自己也在这过程中经历了身份和心态的改变,仿佛成为了传递、甚至代表这份文化的现代版“西关小姐”。
蒋晓晖
「归•觅」民宿创始人
存在感,归属感,责任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8ccd1797ce7b33b3.jpg)
本身是湖南人的蒋晓晖,是二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的,那时候的她在一个国营单位做技术人员。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广州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量外来人员纷纷前往或被安排到这里。然而,彼时的广州仍未有足够的包容性,所以初到羊城的蒋晓晖需要面对着不熟悉的环境、不相通的方言和一个人的孤独,使得她没有安全感与归属感,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幸好,蒋晓晖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几年后她便“遇到了人生的一个际遇”,一个让她在广州扎根、改变她人生轨迹的际遇。
1999年,蒋晓晖从国营单位辞职,选择进入了一家创业环保公司。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在蒋晓晖新的工作团队里,外来人员占了多数,这让她的心态开始有了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9926cd874830c404.jpg)
“可能我们都是外来人员,既然来到一个新的城市,相比起本地人,我们所要付出的东西和心态是比较接近的。”蒋晓晖说,“忽然间我觉得找到了一点点存在感。”
因为刚到广州时的不适应,蒋晓晖坦言当时自己也很难喜欢上这座城市。但爱是相互的,当一座城市开始对自己放开怀抱的时候,我们便自然而然能投入到当中,慢慢就有了存在感,有了归属感。
此时的蒋晓晖不仅有了自己想法,对其他一起工作的人也有了“想法”。
“对于这座城市的外来人员,多了一种责任,也想给他们一份归属感。”这份责任感,是蒋晓晖在环保公司建立的情感基础,也是她之后创立「归•觅」民宿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所以蒋晓晖非常感激能有这段经历。“这家企业赋予我情感的转变、社会责任和地位。可能年轻时更多是自己的生存,到后期是更多人依赖你的责任和义务。责任感是在这家企业里建立起来的。”
文化的传承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48dd963932f62850.jpg)
在环保公司勤恳工作了十多年,蒋晓晖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自己孩子的出生,让她对责任感和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一直沉浸于工作的蒋晓晖在生完小孩后,有一个长达半年的产假。可是这个“悠长假期”让她有点“慌”,称得上是无所适从、坐立难安。当时还没出月子的她甚至耐不住悠闲,跑回公司想继续接手工作,让所有的同事都非常诧异与不解。
“其实是有问题的。”蒋晓晖发现自己没有兴趣爱好,“我觉得那是我第一次反思的,有一个正常的假期,我不会放松。”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3b6ef530ed75ab95.jpg)
其实蒋晓晖并不是没有兴趣和爱好。在20多岁青春年少时,蒋晓晖是个诗人,唱歌跳舞都挺不错。她回忆起刚到广州的时候,虽然生活有些不如意,但内心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尤其喜欢晚上坐渡船回到居住的地方,感受晚风轻轻吹来,江面宁静又不时泛起涟漪,整个画面像一首歌,像一首曲,悠悠地传唱。
于是蒋晓晖便思考,以往的自己是否太执着于事业,太专注于工作,是否需要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另外,自己的孩子在广州出生、长大,却无法从自己身上得到关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教育,这该怎么办?
所以蒋晓晖决定跳出环保公司的工作,尝试去了解与挖掘广州文化。更重要的是,探寻出能代表广州人文的承载物,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下一代得到熏陶,把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一份责任感。同时,蒋晓晖觉得自己也可以借此机会,试着展开一种有别于之前的“慢生活”。
情怀落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d0dddac2b1479ca9.jpg)
其实一开始,蒋晓晖并没有想到开民宿,而是想开咖啡馆。但是单纯咖啡馆的发展空间有限,自己好像也找不到与咖啡的文化连接点。迷茫之际,亲密战友何伟贤小姐提出了民宿这一概念。
从国企和环保公司出来的蒋晓晖,一开始对民宿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为了能够有更多了解,她四处进行调研,还专门去了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台南的一家民宿,因为其独特的老宅情怀和深深的老城记忆,勾起了蒋晓晖的回忆:小时候游览古镇时看到的老房子、初到广州时看到的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
那时候的回忆一一涌现在蒋晓晖的脑海,原来这就是历史建筑给予的记忆,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与印记。
既然建筑可以承载城市记忆,那广府文化的的记忆在哪里呢?“西关大屋”是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因此,蒋晓晖要传承最地道的广府文化,就是从老西关的历史建筑开始。正是这个时候,「归•觅」民宿便从一个富含情怀的想法,成为一个真正落地的项目。
「归•觅」民宿目前已正在运营两家店——「归•觅」花坞(泮塘店),坐落近年经典必游景区羊城八景之一——荔枝湾景区内;「归•觅」茶房(永庆坊店),则位于有最美骑楼街之称的恩宁路永庆坊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3f9c480af331dc8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0b2a28d2c5df2a1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2fcb28d3f495f151.jpg)
不过万事开头难,要找到一间适合的大屋改建为民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蒋晓晖寻觅到心仪的房子,却无法和房东达成一致的时候。
“我说我不能买,只能租,房东当时觉得我没有诚意吧,没谈妥。”蒋晓晖解释说房东的疑虑是有道理的,因为对方也是爱惜古老文物之人,担心自己一旦不再经营,那老房子便成为了无人管理的尴尬状态。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蒋晓晖连夜赶出了房屋改造方案,再次约见房东时详细讲解了老宅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同时,蒋晓晖也进行着一系列关于「归•觅」民宿的资本和项目运作,让房东对自己的想法有更多了解。最后,蒋晓晖终于拿下了这间心仪的西关大屋,从而成为了今天的「归•觅」花坞。
打动和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d74d080147dd3e7b.gif)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db9eaf6d74f1a49d.gif)
找到合适的房子后,设计和装修的事情也让蒋晓晖头疼了一阵子。根据蒋晓晖自己描述,刚接手第一间老宅的时候,房子被分成了18个豆腐块房间,整个屋子一片狼藉。为了能让西关大屋重现生气,蒋晓晖希望能找来真正的艺术大师来设计,除了要漂亮,更重要的是把房子的文化、艺术表达出来。
对于蒋晓晖来说,没有艺术界的人脉和资源是一个难题,她只能结合自己以往的经历,希望通过“公益项目”的关键信息搜寻广州本土的同样具有情怀设计大师。这算是蒋晓晖唯一的办法,或许真的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她找到了曾上过上海东方卫视公益节目《梦想改造家》的本土设计师——何永明老师(德国红点、IF设计大奖获得者)。
不过,当时何永明老师已经不再承接个人项目,但蒋晓晖本着坚持不懈的精神,给何永明老师的助理致电一个月之后,终于引起了何老师的注意,答应见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935cdef75e82ac1e.jpg)
跟之前接触房东的时候一样,蒋晓晖在去见何永明老师的时候,将自己对西关大屋和「归•觅」的规划、期许和展望一一告知对方。重要的是,何永明老师不仅被蒋晓晖的方案打动了,也被她对文化传承、对历史建筑的坚守感动了,答应亲自主笔设计这个民宿项目。
如今,由何永明老师主笔设计的「归•觅」茶房(永庆坊店)开业运营不到一年,已经屡获国际大奖:
2018年,获得德国 IF 设计大奖(“设计界的奥斯卡奖”)
2018年,获得意大利A‘Design Award((奖项为最好的设计作品、设计理念以及产品和服务设立))设计金奖
2017年,获得美国Interior Design 2017 BEST OF YEAR大奖咖啡/茶空间类别全球四强
2017年,获得香港 A&D Trophy Awards 透视设计大奖暨餐饮空 间组别杰出设计奖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cf0f2b0d41e7a9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3f10119e8c7642c7.jpg)
最满足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c2082759a4be3245.jpg)
「归•觅」对于蒋晓晖来说,是记忆和情怀,是对老建筑、传统文化的探秘和珍藏。但她也坦言,「归•觅」在很多方面更是一个商业项目。
蒋晓晖说,“我觉得我不是一般的商人,我用了商业的思路与国际的标准来把情怀落地,它一定有一个更大的价值。”
蒋晓晖觉得,商业和情怀并不矛盾,能将二者结合,反而能做到很多想不到的事情,例如把西关大屋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给下一代。而提及「归•觅」民宿从策划到开业,再到经营的这段时间里,最让蒋晓晖开心和满足的事情,她想到了“街坊”。
“刚开业的时候,附近还是有很多住在这里的老人家,他们会专门跑来看看,说之前这里住了18户人,我们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很感动,就是说来自于这种陌生人对你的认同。”蒋晓晖笑说很多老人家也想她把他们的老房子改建成这样,相信这对于蒋晓晖来说无疑也是一种鼓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e74d13d6584da6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13f6db361ed589d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90912/d6ac69ebb38942ad.jpg)
蒋晓晖说人文的东西是可以承载记忆,历史建筑是对人文情怀的寄托。在让西关大屋活起来的这个方面,蒋晓晖和「归•觅」仍然在努力,尝试着不断延续这些传统的广府文化。追根溯源,还是一份归属感、责任感让蒋晓晖这个新广州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传递充满热忱,更让她能在摩天大楼都市内开辟一个别致的空间。
为何#同事同时#
当很多本地人还在讨论如何保育文化的时候,蒋晓晖已经踏出了属于她的第一步。当然,接触了蒋晓晖之后,会发现她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不止停留在“情怀”,也贯彻至“商业”,可能正是二者完美的结合,才产生出“归觅”民宿这样独特的艺术品。如果说我们对自己城市、区域的文化还有一份热爱,还希望它能传承下去,还想好好地进行保育,那么像蒋晓晖一样行动起来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同事同时#公众号团队原创人物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