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快车平台司机奸杀女生的事件震惊全国,童叟皆知。近几天,某地假死骗保案也闹得沸沸扬扬,令人唏嘘不已。大伙在为冤魂叹息的时候,又对罪魁祸首痛恨不已,在这两起事件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都和网贷有关,一样也应引起世人的深思和警醒。
奸杀案发生后,每个人都被其丧心病狂所震惊,如此的凶狠残忍,实是罪大恶极,百死难赎。无意为其洗白,犯罪份子走到这一步,自有其自身的原因。从小的家庭教育,成人后的工作生活环境,无不对其有深远的影响了。但让他最后铤而走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原因,应该一种对生活的绝望,对未来的那种达到极限的恐惧,于是产生了这种扭曲人性的疯狂行为,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和报复社会的死亡之路。
通过报道的罪犯的所作所为来看其自我毁灭是迟早的事情。其在各网贷平台大量的借贷,还有各类信用卡。当这些债务一起压向他的时候,其内心其实也应该到达了崩溃的边缘。无法还清的债,靠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一天算一天,这就相当于是一颗悬在头上的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风险。那根引爆的导火索最终由其自己点燃,并最终祸及无辜,伤害了另外一个家庭。
再看近期的这个假死骗保案,其一步步走向毁灭之路和上案如出一辙,一样的是大量的网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债务,成了悬在头上的利剑,剑还没落下,剑下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是不堪其忧,落荒而逃。一个男人,本应该是家庭的顶梁柱,没有勇气面对一切,选择了逃避,最终压倒了家里的孩子和女人。这个男人,没有上案中的那个罪犯那么的疯狂,当然他也没有自杀的勇气,想的还是苟且偷生,虽然尚且保留着一份微薄的良知和爱心,想为妻子和孩子骗起一点保险金。但可惜的是他忽略了一个男人对于一个风雨飘遥的家庭的作用。如果这个男人在那场自杀现场中真的命丧黄泉,不知道这场骗局会如何收场。现在无法对其所作所为做任何的假设,事情最后的发展出人意料,三条鲜活的生命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份伤痛只有留给这个苟活的男人自己去体味,相信那也一定是生不如死的。围观者只能一场长叹,爱莫能助。
两起悲剧,都和网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些年来,有关网贷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暴利的行业的风风火火,勃勃生机。都有一家做到了在纳克达斯上市,并且估值不低。法无禁止即为可,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指责他们,借贷双方,本来就是周瑜黄盖,愿打愿挨。没有谁是谁非。吾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绝不是毫无瓜葛。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不均衡是永远存在的,靠借贷渡过难关,解燃眉之急的大有人在,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有市场就得需要商业利益,这是商业的本质。没有谁是慈善家。但当这种借贷大行其道,门槛低落的时候,很多人反而成了他的寄生品。依赖这种不良的救急方法,养成习惯,最后成为其牺牲品。这就象阿片类止痛药,本来是在痛无可忍时的救命药,后来却造成稍有不适,就得靠他了。这自然是饮鸠止渴,自取灭亡了。随着国家对这类药品的管控加强,现在这类药品的社会危害是控制得很好了。而这些年,泛滥的借贷平台一如精神鸦片,毒害了太多意志不坚定的家庭和人生,相信每一个初尝禁果的人都有难以言明的苦衷,或生病,或购物,或其他,每个人都有说服自己的理由和借口。能及时止步的人还有回头之路,怕的就是深陷泥潭后无法自拔者,最后越陷越陷,最后万劫不复。
无法去理清借贷者的钱最终花向了何处,反正是用在了他们自认为是迫不得已的地方。只是他们把正常的生活撕开了一个口子,没有时间和能力再来修补,反而是越撕越大,最后轰然坍塌了。压跨了自己,也压倒了围墙内外的人。
生活本当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可现在一些超前的消费观,盲目的攀比之风透支着很多人的生活。而借贷平台的无底限开放,更进一步纵容着这些人。好逸恶劳的本性,好高鹜远的眼光,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不顾后果的疯狂,最终毁灭了自已,也伤害着别人。
最后,祈愿那些天堂的怨灵得到安息,让那些没有良知的人在人间自我折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