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年不爱读书的人,偶尔看到一些让人心起涟漪的文章,莫名的有些想说点什么,可是对于别人辛辛苦苦码出来的字,横加批注,实在觉得有点自不量力。无论好坏,至少,那是劳动的成果。好过自己,提笔不知所以,落笔毫无章法。
初到《简书》,被一篇《尖沙咀以东》的小说所触动。没有残章断句的一目十行,反倒一字不漏的字斟句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因是连载,后面的章节尚未全阅,但还是想写一写,说一说。
与其说是小说,有时倒感觉象是一篇精妙的散文。用淡淡的笔触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所以,小说里并没有通常小说中那种高潮跌起,悬念从生的情节。书里亦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当然书中也有爱情,但也是淡淡的语气,让人看不出爱有多深,情有多痴。同样,书里也没有惊险和刺激,更没有香艳和激情。一切都是淡淡的,但即使如此,还是能勾起人读他的兴趣,很久很久,都没想明白倒底是什么道理。
后来好象有点明白,因为真实。这是很平常的生活,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部部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环境,全都有了,再加上文笔加以修饰,自然就成了小说。《尖沙咀以来》就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着一个女人十几年的生活,从上学结婚,生子,离婚,工作这一路走来时发生的一些事。和所有普通女人一样,都要经历的一些过程,不同的只是环境,人物。而其他的,好象很多普通人也是这么走过的。没有扣人心弦的大事,一切看起来好象鸡毛蒜毛,但一切对一个人影响好象又举重若轻。但就是这样一个既不催人泪下,也不感人至深的故事,吸引着人不断的去深入其中。看着看着,慢慢觉得看的是小说,读的却又好象是自己的前半生。
于是想,这里不仅仅只是文字的魅力。这是生活的点滴汇聚成的一笔一笔的回忆。每个人都要经历青春,爱情,婚姻,事业,家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或不幸。有人纵情大笑,有人破口大骂,有人痛哭而泣,有人默然无声。一切的发泄都是牢骚。可书里似乎看不到。主人公淡定的讲述,细细道来,看不出喜怒哀乐,可那又分明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每天一样为生活而马不停蹄的工作,为一日三餐的温饱而忙碌,为各种烦恼而困扰。
面对为了物质而放弃的爱情,看不出主人公有多痛彻心菲或留恋不舍,但其实她还是不舍的,虽然并没有用笔墨去描述,但隐藏在笔墨之外。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选择,爱情无论多少文人雅士描写得多么神圣美妙,在现实面前,那终是抵不过一片能让人填满肚皮的面包。真正能让人放弃一切的爱,也许存在,但首要条件还是得让人吃饱再说。
面对港藉丈夫,看不出激情与热烈。过的只是普通家庭生活,每天就是油盐柴米,工作吃饭睡觉。这样的组合,是无数家庭的写照,生活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讲什么情啊,爱啊都是多余,除了晚上睡一张床,白天都是各忙各,想与不想日子都得过。
生活总有生活的无数插曲,变故,一如文中的那些偶遇的男人,工作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男人喜新厌旧后的新欢,离婚单身的经过。很平常的故事,同样也是一如既往的很平淡的语句。
可就是这些平淡,总能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真实,同样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是的,这就是生活,虽然发生在尖沙咀以东,但好象有无数个人的影子。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大约是书中的那个”我“的生活态度。生活,无论是在哪里,其实更多的都是平淡。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文笔来描绘,生活终将给你一个并不惊险的过程。你埋怨改变不了什么,你哭泣也只是自我折磨,你愤怒又如何,没人看你脸色,你可能高兴今天的饭菜好吃,但一定也会有一天为吃不下而发愁。洗尽铅华,从头想起,那些曾经的留恋,曾经的痛苦,曾经的快乐,好象只是一如书中那样,只是一个个平淡的故事。不离奇,也不出众,虽然颇有感触,可那都是言外之意。
这就是《尖沙咀以东》,主人公的故事发生在尖沙咀以东,而我的生活,却在尖沙咀以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