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主教徒蔡志忠解释佛与道

天主教徒蔡志忠解释佛与道

作者: 咖喱酸果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22:36 被阅读0次

佛家是人与人的关系。

道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禅宗佛学是人与心的关系。

见仁见智,来自《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见,智者乐。

道家最高境界是智。儒家最高境界是仁。两者不一。儒家想有所作为,99%的人都这样,希望通过学习念北大,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为社会服务。看起来没什么不对,所以孔子一直劝我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就是天下太平,国家很好的时候出来当官做事,天下大乱就隐退,因为出来做事也没什么用。就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道家刚好相反。 道家源自黄老之术,所有全中国最厉害,最智商高全是道家如孙子、张良、管仲、范蠡。道家就是天下太平就隐,天下大乱他才出来,出来以后做完事儿不居功,功成身退。就像范蠡帮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他就一定要走,越王勾践不放他走,他就写信走了。故事说他带走了西施,他还一封信给文仲“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所有道家都是因为自信心太强,不需要依靠权贵,去过不一样的生活。我基本上是到家。

道家最大的代表是老子。老子一辈子在周王朝当一个管理图书馆的,可以接触自古以来的所有文献,所有的书。大部分书都是写:要有为成就自己要做事。也有一部分写相反的:可以照自己的生活。生活并没有那么艰难。因为我们总要一栗一饭,一块儿三尺之地,可以睡觉就好了,一天两个馒头就能吃饱。不需要多余的钱财和美食去委屈自己的心智,过不是那么如意的生活。你上面有领导下面有下属,也许那个不像自己的。所以一般人很容易了解儒家,不容易了解道家。其实外国人比中国人道家,没有想把财富给子孙,巴菲特在有生之年99%的钱捐出,犹太人的想法跟我们比较不一样,犹太人要死掉的时候,会说“神啊,希望将来让我降生到一个穷苦人家,让我有机会在下半子奋发表现自己的机会”。道家思想比较像这样了,轻了名、利、权贵。道家做自己的事是第一目标。庄子穿草鞋绑了自己,很穷,但他也过的很好 ,过的很自在。其实庄子应该是楚庄王的后代,楚国一直请他回去,他不想回去在太庙里面被祭拜,那个牺牲的他宁愿做一个在泥巴里滚动的乌龟。

佛家其实对我而言,国学不仅是儒家道家。从《菜根谭》就可看到,儒、释、道,人们一般大乘佛教。大部分误以为一心念佛做好事就是为了要死后有一个西方净土可以去,好事做得多就到第九层,外面都是铺黄金翡翠。做比较没做那么多好事的,住下一层。伙食比较差一些。其实没那么回事,这个都是后来以耳传耳的,其实都是错的。《金刚经》无非在讲一个字“空”,你知道空是什么意义?所有佛经看起来是白话文,那么空是什么?五相日空。什么叫无相?我们平常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过去委屈自己过现在,期待获得未来更好的回报。有点像儒家一样,努力用功,用针扎大腿,不要睡着,希望考到状元。那就是幸福无比了。禅宗不讲这个,当下就是天堂,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其实这个跟微积分有点像,就像一条线被切断,那底下的就是过去,上面的是未来,切断这一点就是当下,当下好像没有时间。如果是以微分的观念,那当下就是零,不是以前就是以后。但如果以积分的,那要接近零又不等于零。如果是印度,说一霎那等于900个生灭。生又死是又生。一个生命等于900夏小时,所以他几乎接近零。所有的当下就是生命的微分,所有当下相加就是我们的一生。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就是禅宗少林寺碑文正面就是“用心若镜”。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去反射当下。就如这边有四个女生,那边六个男生,一切如之,没有自己去心生判断。说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人,还是某某对我好还是对我不好?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能回来,未来一定还不可及。生命很奇怪,无论还有多少日子,我们只能活在当下。禅宗开悟者,看他有没有对当下百分之百的投入,做到止于至善。所有传宗永远是活在当下,感恩于周边的所有一切,这样的心态,所以他们没有情绪,没有悲哀,便活在喜乐之中,这就是开悟者。

很多人会问我:“蔡老师,你又是天主教徒,又画儒释道,又画了国学。那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当我们的水准很低,在山脚下每个人看到的并不一样。

当我们的境界比较高,走在半山腰看到很多说法一样,很多不一样。

当所有的都到达最高点时,那是一样的。

因为所有的宗教教会他只做一件事。在一个人无论碰到什么样的悲欢离合,什么不如意,要获得身心安顿。所以当我们遭遇厄运,不要着急,明天还要过日子。我们看到很多电影,无论是《悲情城市》,还是东欧的影片,他们家庭面临苦难,最后一场戏都是吃饭。开始不太了解,后来真的知道了,他告诉你,反正日子还在过,明天太阳还会升起。

相关文章

  • 天主教徒蔡志忠解释佛与道

    佛家是人与人的关系。 道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禅宗佛学是人与心的关系。 见仁见智,来自《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与心灵对话

    蔡志忠先生谈过儒释道,说到儒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释是人与心的关系。 蔡志忠大半生的成就,已通过...

  • 佛与道

    道家源于先秦时期,在中国流传千年而不倒,而佛家本是印度宗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后同样薪尽火传。释家和道家都在中国传承了...

  • 道与佛

    勘破红尘只因身在红尘,不在红尘何来勘破一说,总言之,心有红尘。佛家讲缘,而缘在红尘,修佛之人行在红尘,欲出红尘,故...

  • 佛与道

    道教是道的载体,可道又可载万物; 佛教是佛的介质,可佛又可度众生; 佛本是道,道亦是佛。 我不是信徒,但佛与道皆汇...

  • 佛与道

  • 佛与道

    “道”与“佛”的本源 “道”与“佛”的本源,就是他们的世界观或者叫宇宙观。我们在说世界观时,似乎还停留在地球上,但...

  • 佛与道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今日又去居贤观参拜,想起自己以...

  • 近思录 西铭 生死

    宋代儒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和佛道两家争地盘,因而对各种人生的大问题都要提出自己的解释,并力求这个解释强于佛道...

  • 觉悟佛与道

    觉悟佛与道 尧舜孔明传万古,千年升起红太阳。 未曾相逢早相识,佛心玄机几人常? 注:读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写的《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主教徒蔡志忠解释佛与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ub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