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问题》主要描述了我们出于种种原因要临时抱佛脚但却被各种琐事打断,以至于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溜走,任务也没有完成的尴尬场景。
这一章中李笑来老师提出“问题好像很简单,但却没有那么简单”,我展开说下我的理解:
简单原因一: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根本原因:大多数人对注意力、时间、金钱之间的珍贵性排序是金钱>时间>注意力,平时对时间就不够重视,更不用提注意力了。平时缺乏对注意力的重视及训练,自然到了临时抱佛脚的时候都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
简单原因二: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简单原因三: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这两个可以一起说,为什么克服了原因一,按时开始了任务,但还是不行?
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看到“自己不知道的”那个自己,对自己完成某一项特定任务的时间预估只是基于“自己知道的”自己来估算。另一方面,忽略了“未知”是永远存在的,没有认识到自己可能对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某个技能“不熟练或根本还不会”。
《慌乱》主要描述了李笑来老师在新东方教英语作文期间碰到的“勤奋又懒惰”的学生的例子。
看到这里不禁拍案叫绝,“这说的不就是我么?”回顾校园时光,最感到头疼的就是作文。也许也能拿到高分(并且还进了名校,上海数一数二的大学,名字不说了,给母校丢脸了),但自己清楚文章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最多只是在堆砌开头、结尾、名人小故事的过程中,加了些作文需要的论点。
但学校考试离写出真正的文章还有很远,毕竟读者不是我在学校里的语文老师,后者是履职(既然拿了薪水,就要肩负责任来批阅我们这些抄袭范文、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应试文章),而前者只为对他们有用的文字买单。
“只有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写清楚。想不清楚,甚至连写出来的必要都没有。” 这么朴素的道理却直到读了这本书才真正被敲醒。
可怕的是,我直到现在还是李笑来老师笔下的“勤奋又懒惰”的学生,只是场景从学校教室切换成了公司办公室。有多少时间我只是在做重复的事情,却希望因此而获得成长和在职场更高的估值?这就像勤奋地抄袭范文的学生,以为这样的文章就能得到高分。
思考是很累的,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偷懒,而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感,我们就用加班、重复劳动使得自己看起来“很忙”,进而以为自己看起来对公司“很有价值”,并以为自己“有所成长”。
不过好在我看到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好在可以从今天就开始改变了。
从经济学角度看,运用刚刚学习到的“沉默成本不是成本”、“过往不恋”,只从今天开始训练就好了。虽然思考很累,但是确定了思考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每天坚持做就好了,为了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坚持写下来就好了,这也是我坚持每天1000字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