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①,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②,右膝着地,合掌恭敬③,而白佛言④:“希有世尊⑤,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⑥,云何应住⑦,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注释】
01
长老须菩提:须菩提是梵语音译,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义,被称为“解空第一”。
02
偏袒右肩:印度僧人披袈裟时偏袒右肩。
03
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佛教的规矩威仪,右膝跪地,双手合十礼敬
04
白佛言:对佛说
05
希有世尊:希有即稀有,对佛陀的赞美。
06
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07
住:安住,常驻,在佛经中指执着其中,即后文所谓的“降伏其心”。
善现祈请分第二
译 文
这时,有名叫“须菩提”的长老,在比丘中离座站起来,他斜披袈裟,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的世尊啊!如来善巧护持眷念一切菩萨,善于付嘱指导一切菩萨。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他们应当如何使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常驻不退呢?如何降伏妄心呢?”
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佛善巧地护持眷念一切菩萨,善巧地嘱咐指导一切菩萨。你现在仔细听,我来为你们解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应该这样做来降服他们的妄心。”
须菩提说“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聆听您的教诲。”
解读
时长老须菩提
长老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称之为长老一方面是因为年事较高是长寿者,一方面是因为须菩提在佛陀的弟子里面也是比较德高望重的。金刚经的缘起也是因为须菩提向佛请法而来,整部经文是在佛陀和须菩提的对话中传递佛法,第二章的标题善现祈请中的善现也是须菩提的中文译意。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须菩提在众人中站起来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向佛请法,这个是请法的礼仪。平时比丘两个肩都用袈裟披起来,覆盖,礼佛的时候就偏袒右肩,表示恭敬。
依照天竺的国法,向所尊崇者表现尽敬之意,向神明表达赤诚,都会采用袒服的方式,即毫无掩饰的意思。佛陀出兴于世,即依此礼仪而施设教化,也是为了表明佛教所行非是世间左道,所以理应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右膝着地是因为印度当时的习俗认为左逆右顺。右膝着地是表示顺从佛意,偏袒右肩是表示上承佛德,右膝着地是表示下济众苦。我们一般也认为说右边比较方便,右手做事,右手吃饭。
希 有 世 尊
希有,是赞叹释迦牟尼佛日用伦常,行住坐卧无一不表现佛陀的般若法,所以赞叹稀有。而另一方面来看佛陀住世于两千五百年前,于下一个佛——弥勒佛住世住世,中间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能遇佛陀住世,所以确实不是一般的希有。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六祖言“善护念是以般若智慧之心守护自己的身心,令自心不起妄念,(一呼一吸叫一念,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每一念都不起爱憎,不起贪嗔痴慢疑,不受外界六尘所染污,堕入生死苦海,所以心中念念觉察,念念正知,念念正见,不让邪念生起。自性如来,自善护念。”
菩萨,是指有菩提道心,能觉一切有情众生,常行恭敬,乃至蠢动含灵,普敬爱之,无轻慢之心,有大悲之心的人。
这里的如来善护念不仅仅是指佛陀善护念一切菩萨,更是我们的自性本心须得时刻善护念自己起心动念,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如来也不是寺庙里供奉的那些金色佛像,而是我们的自性本心,能够时刻觉察,观照自己内心的人就是佛。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佛教把修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的男子女人称为善男子善女人。而这里的善男子善女人更是指发心想要修行想要觉悟的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听起来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用现代话说就是内心渴望觉醒、开悟,开启最上乘的智慧,这个智慧也不是我们凡世间理解的见多识广的智者,而是真正能够照见空性本心,能够觉察一切幻象的般若智慧。
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如来的智慧,功德和相貌,只因为凡世间的妄想、分别、执着而迷失自性本心,才无法证悟成佛。
迷失本心就像灯泡被蒙了厚厚灰尘,即使打开电源也无法呈现明亮的灯光。我们的自性本心就像这原本明亮的灯泡,不能证得就是因为蒙灰太厚,遮蔽了原本的光明。
所以这里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问佛陀怎么样才能让一切众生的自性本心时刻卯定在智慧光明的状态,而云何降服其心就是如何让心不受妄想、分别、执着的蒙蔽,回归如来智慧德相,让“灯泡”时刻保持它的明亮光洁。
第二章里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是整个章节里面的重点,同时整部金刚经中佛陀也是为绕着这个主题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降服其心,让心安住于智慧光明之中。
当心时刻处于智慧光明的状态时——你就是佛;
当心在妄想、分别、执着中时——你就是众生;
那么如何才能降服这妄想、分别、执着之心呢?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放空心灵,走进袛园法会,聆听佛陀的教诲。
未完·待续 如何·活用🙏《金刚经》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