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76783/97ffb1a88fc4b1a4.jpg)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原文】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③,千二百五十人④俱。尔时世尊⑤,食时著衣持钵⑥,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⑦,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⑧。
解读
①如是我闻:如是,这样;我闻,我听说,我听佛这样说 。
②一时:那时。
③大比丘众:大阿罗汉故,能破眼耳鼻舌身意者,名比丘。
④千二百五十人: 释迦牟尼佛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
⑤世尊: 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佛陀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 夫、天人师、佛世尊。
⑥钵(bō):僧人的盛饭器
⑦次第乞已:按顺次挨家挨户乞食。佛乞食是为被乞食者种福,所以不能择贫富,而要按顺序来,即“次第”。
⑧敷座: 跏跌而坐,盘腿而坐。
译
文
我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城中化缘。佛在城中不分贫富贵贱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食钵,洗完脚,整理好座位,盘腿而坐。
解读
如是我闻
佛教经典开经首都是以“如是我闻”开经,代表经文是佛陀当时讲经的原文,佛涅槃前阿难向佛请法,问了四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佛涅槃后,经典结集如何叫人起信”
佛说:“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便会令人起信”
佛在为弟子们讲法的时候并没有立经,后世留下的经都是佛陀涅槃后,由佛陀的弟子阿难整理的。
阿难过去生中还是一位贤者时,看到一位出行乞食的沙弥,一边走,一边背诵偈子。就行礼问他:
“您在修什么?”
沙弥说:“每天乞食供养僧众,背诵 偈子”
贤者问:“如果每天安心背诵,可以背诵几个偈子呢?”
沙弥说:“那可以背诵十几个偈子”
贤者又问:“乞食还需要坚持多久啊”
沙弥说:“还要坚持90天,一共90斛米”
这位贤者说:“您安心诵经,我代替您完成90斛米的任务。”
沙弥大喜,回去后就不用再乞食,安心诵经,三个月之后背熟了1400个偈子后(相当于净土五经一论的规模),沙弥到贤者家中给贤者背诵经文。贤者听后非常欢喜,向沙弥行礼,并且发愿:愿我来世聪明睿智,博学通达,多闻不忘。
于佛陀出世,贤者就常侍佛陀左右,成为了阿难尊者,多闻第一,所以佛涅槃后阿难将佛说过的法一字不差得整理成经文。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祗树给孤独园,是孤独长者和祗陀太子在佛陀成佛第六年时,共同发心建造的,内有浮图十二幅,讲堂七十二间,房屋三千六百间,阁楼五百间。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同住在这里。
尔时世尊
食时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到吃饭的时候,僧人都会披上袈裟,佛教僧人穿的袈裟以红黄色和杂染颜色为主,佛教戒律僧人不可以用上色和纯色衣物。
在印度,贵族穿白色以示高贵纯洁,而红黄色杂染颜色被视为乞丐和下等人穿着的颜色,而佛陀选当时最为下等人的颜色,佛陀把自己放到了和乞者一样:一方面以示佛陀的平等之心,一方面以示佛陀对身份、名利、地位的放舍之心,并且佛陀和 他的弟子们一样也要去化缘乞食。
若是心中没有真正放下分别、名利、地位的执着,试问谁又能做到穿得如乞者去乞食。并且僧人乞食是只乞食物的,佛教有戒律受戒的僧人不可以碰钱财 。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6783/aa5aae525d83750d.jpg)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在舍卫城中挨家挨户的化缘,当年佛在世时,所有的印度百姓到吃饭的时间都会先等僧人来化缘过后再吃饭,而僧人化缘也必须挨家挨户的化缘,不可以因为施主脸色态度不好,或者某家伙食态度好而有挑拣,化缘七家后,无论有没有化到缘都要回到住处,众僧人们把各自化缘的食物倒在同一器皿当中,再进行分配。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 座 而 坐
吃完饭收拾好袈裟和食钵开始打坐,这里描述了佛的生活常态,佛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世人睡觉是休息,佛陀的休息便是打坐。
打坐是进入禅定的一种方式,在修行上是一种助缘,最终是让自己进入禅定,进入觉的状态,如同指月之手,焦点是手所指向的月亮,而不是手本身。
佛教发展至今,有很多人把打坐当成了提升能量,修炼神功的方法,然而真正打坐是让自心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处于禅定,时时刻刻都能觉察自心,善护心念,让自己时刻卯定在如如不动、此心光明、无有杂染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6783/9d7b8820aa23a191.jpg)
金刚经第一章主要讲了佛陀讲经的因缘,而另一方面也描述了佛陀的日常生活。
因为佛陀有万般神通,无上智慧,所以后世人大多习惯把佛陀神化,认为佛是脚踩祥云,飘在空中,金光闪闪,不需要穿衣吃饭的神话人物。而金刚经的开篇就讲诉了佛的衣食住行,尽管成佛了,修行任然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佛就是那个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时刻觉察自心的人。
那么该如何修持,如何觉察呢?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放空心灵,走进袛园法会,一起来聆听佛陀的教诲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6783/080d35948a688a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