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一书很早就有所听闻,那时候朋友对我说这本书的主人公太苦了,亲人相继离去,最后只能和一头牛相依为命。当时听完我的内心并没有太多波动,只认为这本书的结局肯定很悲伤,直到自己看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心酸和励志。
主人公名叫福贵,但是他的命运并不如他的名字这般福贵。那个年代是刚刚解放的年代,福贵有幸出生于地主之家,他的祖上留下了一百多亩田地,是富有之家,佣人见了要叫少爷,外人见了要叫徐家少爷。
但是福贵命运的改变只是在一夜之间。年轻的福贵是个混账之人,娶了老婆家珍和有了女儿凤霞都不能令他安安稳稳的生活,而是经常夜宿青楼,玩乐赌博,终于有一天因为被人算计而输掉家产。命运就是在这一天被改变,福贵从富家少爷变成落魄平民、从吃喝玩乐变成奔波生计,而这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变卖房屋田地还债之后,老爹去世,福贵被士兵抓去当了几年炮兵,几经生死回到家乡之后,早已不是当年被抓走时的样子。此时,老母亲已去世,女儿凤霞因发烧而变成了哑巴。福贵难过的接受了一切,所幸的是还有一个健健康康的儿子有庆,为了养家和生活,福贵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
大跃进的时候闹了饥荒。就是在那个时候,福贵的老婆家珍得了软骨病,揭示了活不久的生命。但是最怕的并不是黑发人送白发人,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县夫人因为生产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有庆和同班同学一起献血救县夫人,最终因为只有有庆的血型与县夫人匹配而导致被抽血过多而在医院意外死去。这对于福贵和家珍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但是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有庆死后,女儿凤霞和二喜结婚算是最喜庆的一件事情,幸运的是女儿和女婿两人很是相爱。生活似乎在这之后会逐渐变好,但是在那个医术不够发达的年代里,生孩子是女人的大关,凤霞因为难产死了,死在了和有庆死亡的同一家医院里,不久后,家珍也死亡了。
福贵和孙子苦根、女婿二喜三人相依为命,但是命运仿佛在来玩笑一般,并没有放过福贵。没过几年,二喜在工地里因为意外被水泥块掉下来砸死,同样死在了凤霞、有庆死亡的医院里。
临近故事的尾声是爷孙互为依靠,苦根也很孝顺,然而作者仍然没有给福贵一个比较好的结局。苦根有一次发烧生病时,福贵觉得苦根跟在自己身边太苦,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于是煮了很多平常难以吃到的豆子放在苦根旁边,苦根被撑死了。最后的结局是福贵养了头牛,起名为福贵,一人一牛相互陪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余华不愧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短短的一个故事里,写出了在那个年代里生活的不容易,也写出了人生百态。读者读完眼泪汪汪,但是却能够感受到文章表达出来了一个人在面对许多意外困难的时候,人的接受能力是有多么强大。
这本书折射出来了太多令人感悟的事情,尤其表现在生命上。
第一是生命的脆弱。生活总是存在着各种未知的意外。在福贵生活的年代,老去、饥荒、疾病、打仗、国家的政策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存,但是即使放在21世纪,虽然科技的发展、医术的提高、和平的生活使生存变得更加容易,但是生命一样是脆弱的,车祸、交通事故、医闹、生病,生活仍然存在很多未知的意外。
第二是生命的顽强。生命虽然脆弱,但也很顽强。生存是人的本能。自人类进化以来,无一不体现着人的生存本能。对危机时的逃跑、对食物的抢夺、被热水烫伤时的手的伸缩等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追求生存的本能。即使福贵从富家公子变成农民伯伯,即使福贵亲自埋葬一个又一个亲人,也都没有令他放弃生存的念头。
在如今的年代,似乎人们变得脆弱了很多,没有那个时代人们迫切活着的念头。总是能够看到很多事件,抑郁症自杀、因为跟家里吵架跳楼身亡等报道。不仅令人深思是什么原因让人放弃生存?老一辈的人给我们的印象总是能吃苦耐劳,什么苦难都经历过,也许就是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老一辈的人才会那么珍惜活着吧。
人应该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这句话是《活着》里面的精髓,直到读完这本书,更是能体会这句话,而福贵带给读者的并不是他悲惨的一生,还是他坚韧生活的一生。
《活着》值得任何人细细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