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物联网
易云科技智能制造纵横谈:软件定义世界,数据引领未来!

易云科技智能制造纵横谈:软件定义世界,数据引领未来!

作者: vidaly | 来源:发表于2017-05-18 09:35 被阅读0次

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到自动化,再到信息化,世界一次次被改变,而改变的幅度之大,程度之深,则以信息化带来的改变为最。因为,前几者带来的改变更多地表现在物理世界,而信息化带来改变则主要表现在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没有边界的,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互联网,地球变成“地球村”;因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就像跳蚤市场;因为物联网,“黑灯工厂”可以无人化运行;……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

软件定义世界,是现实世界(物理世界)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有了虚拟化和数字化,事物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从而呈现出无限可能,迸发出的能量也远超以往。一头猪加一头猪等于两头猪,一头牛加一头牛等于两头牛,一头猪加一头牛等于什么?物理世界通过分门别类才能做算法,而在精神世界,任何物种都可以做加减乘除等各种算法,且这种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于是阿法狗战胜李世石也就成为高概率事件。

在信息时代,要发挥事物的更大作用,首先要对其进行虚拟化和数据化,用软件去定义它。软件定义的质量高低,一则是仿真程度,二则是实时性。中国先贤用三画卦(经卦,共有八个,分别是乾、坤、坎、离、震、巽、艮、兑)来模拟万物,用三画卦两两相重的六画卦(重卦,共有六十四个,分别是乾、坤、屯、蒙、需、讼,……)来模拟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事),然后根据卦的变化来了解事物的变化,并预测未来,从而采取合理的行动(利涉大川、利贞、利见大人,……),以趋吉避凶。在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的远古,这种虚拟化建模技术确实非常高明,因为它抓住事物的本质,即阴、阳、上(过去、往)、中(当下)、下(将来、来),构成要素的种类只有两类,时空关系则只有三种,简则简矣,但在当代社会则很难应用。因为模型太简单了,像数太低,其运算过程中很多环节要靠猜,可以美其名曰“模糊计算”,但不是一般人掌握得了。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也是建立在二进制基础上的(这和易经中卦的构建法则是一致的),只不过因为有巨大容量的支撑,现在我们可以用“云图”来模拟现实中的事物,从而提高其仿真度。简言之,中国古代的易经是用无穷小(低像素)来逼近真相,而当代大数据是用无穷大(高像素)来逼近真相,殊途而同归。

软件定义世界,虚拟化要想逼近事物的实相,建模很重要。建模的方式不同,根据该模型得到的关于事物的认识也不同,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是通过阴阳五行来对人体进行建模,西医是通过器官系统来对人体进行建模。阴阳五行建模下的中医认为健康体的标志是“通”,“通”则久,“通”则健康,所以中医治病的根本落脚点就是让有“病”的人得“通”,汗、吐、泄、补、散等诸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器官系统建模下的西医认为健康体的标志是“纯”,“纯”就是不能有病毒,不能有异质,所以西医治病的落脚点就是让有“病”的人变“纯”,杀、切、割、摘等诸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纯”。“通”与“不通”是动态的,所以中医的推理逻辑是“证”,就是推测病人不“通”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从而找到“通”的办法。“纯”与“不纯”是静态的,所以西医的推理逻辑是“病”,就是通过验血、CT等测量或透视人体是否存在异质,找到异质,然后再消除异质,就是西医治病的过程。

由此可见,建模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认识很有可能就不同,我们采取的思维模式和对策也就迥然不同。我们常说,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可在人们的实践中,却是采用的方法论决定了我们所能形成的世界观。真理只有一个,那是事物的“实相”,但因为采取的方法论不同,我们得到的关于事物的“认识”也不同,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虚相”,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我们所得到的“虚相”无限逼近事物的“实相”。

说了这么多,与我们工作有关的重要结论就一个,那就是管理软件的好坏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建模”。在软件编程中,很多人都学过“面向对象编程”,关键是这个“对象”怎么来理解和定义,“对象”的抽象化程度如何,我们到底是根据事物的“实例”来建模,还是根据事物的“范式”来建模。“范式”是“实例”的进一步抽象,因而更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很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根据事物的“实例”来建模,看事物只看其表面,而不去看其背后的运行机理和演化过程,当然也就发现不了事物的“范式”,因而开发出来的软件不具普遍性,经常要根据场景的变化来做重大的修改。

会开发软件,不一定会开发好软件。可以说,大部分中国的软件公司不会开发好软件。举例,一家软件公司有400多名员工,70%以上都是软件开发人员,每天在开发MES、QNS、SRM、HCM、BPM等各种软件,这些软件的建模决定了其生命力。如果这些软件的建模很差,将会导致大量的浪费。有人曾做过一个工作量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员工50%以上的工作量花在重复工作上,30%以上的工作量是在给自己“擦屁股”,只有不到20%的工作量花在创造性活动上。用句比较恐怖的话讲,员工可能有60%以上的时间在做毫无价值的劳动,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有人说,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历史中的闪光点和有益部分,一定是极少数智者创造的,绝大部分普通人只是创造了口水和疲劳而已,我们要做的是那部分极少数的智者。

要想提高研发软件的质量,除了遵循正确的开发方法(比如迭代开发、精益开发),还要提升我们自身的建模能力,而建模能力取决于对事物的抽象理解。中国的软件水平为什么远不如欧美?不是中国人不勤劳,而是中国人的建模水平不行。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基本没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称得上哲学书籍的,也就《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其他的可能就要到欧洲去找了。因此,对于那些有志于做优秀架构师的同事,建议大家多看看哲学书:《易经》、《道德经》、《苏菲的世界》、《大问题》、《形而上学》,等等。

有了好的软件,不一定就能用好它。软件的本质是数据,软件的使用贯穿了数据获取、数据加工、数据运算、数据使用等过程。当前,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炒得很热,我看大部分是在数据获取、数据运算能力等方面大讲特讲。也是,随着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技术的普及,我们在数据获取和数据运算能力等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学术界往往是这样,超前实务界的管理实践至少10年以上。1990年代,学术界就大讲特讲ERP,可现在能把ERP用好的企业有多少?10%都不到!现在各种论坛上基本不讲ERP了,是不是实务界不需要了?相反,非常需要,前所未有的需要!现在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数据,是有了数据以后不知道怎么用!

易云公司的愿景是“用智慧驱动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企业的洞察力、决策力和执行力。洞察力很大程度上是获取数据的能力;执行力是信息化支持业务落地的能力,是指软件中将业务数据化、流程化的能力;决策力是企业分析问题,找出缺陷和改进方向的能力。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软件建模和数据使用。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软件公司在实施信息化实施项目中,帮客户开发了大量的报表。生产日报表、生产月报表、销售日报表、销售月报表、质量问题TOP10、库存报表,……加起来超过上千张的报表,有的每天有人用,有的一个月都没人访问。即使每天有人看的报表又怎样?So So,仅此而已。要我说,这么多报表开发出来,不是无聊,就是无谓!举个实际例子吧,这就相当于,你告诉一个单身男孩,有个女孩很漂亮,而且单身,却不告诉男孩怎么追到女孩;或者,有个女孩为自己的长相有点小自卑,你告诉女孩人家不漂亮,却不告诉人家怎么变漂亮。你这不是欠扁,是什么?

很多软件企业做了大量的信息化项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是告诉客户有多少“鱼”,基本不告诉客户怎么获得更多“鱼”背后的“渔”。只告诉客户“鱼”,人家很容易审美疲劳的,而且也只能干着急干瞪眼,只有告诉客户获取“鱼”背后的“渔”,这才叫“智能”。这个世界的人类主要分三类人,一类是医生,一类是病人,一类是吃瓜的群众。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企业信息化的“医生”,在一个日益低俗化、快餐化的时代,光给客户做个“健康检查”或卖给客户一个“体温计”还远远不够,还要开药方,开完药后还要跟诊。要既当爹又当妈,不仅与客户一起“生孩子”,还要和客户一起“养孩子”。如果只是做个吃瓜的群众,我们工作的意义就不值一提了。

数据引领未来,说的是我们要提升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能力,通过软件的实施应用,不仅仅告诉客户有多少“鱼”,还要告诉他们获得“鱼”背后的“渔”。比如说销售线索,我们既要告诉客户销售线索转化率如何,还要告诉客户如何提高销售线索转化率;又比如库存周转率,我们既要告诉客户库存周转率如何,还要告诉客户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又比如设备综合运行效率,我们既要告诉客户设备综合运行效率如何,还要告诉客户如何提高设备综合运行效率;……

数据引领未来,提升我们的数据分析和使用能力,我们就能做到数据引领业务,信息化引领企业管理;只有这样,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价值和地位才能大大提高。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始祖是谁?是古代的巫师。巫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不是大家心目中“跳大神”的形象。何为“巫”?“巫”是沟通天地,运筹帷幄的人。古代王国的大事无非农事、战争和祭祀,这些大事在做之前可都是要先问“巫”,能不能做?何时做?怎么做?

软件定义世界,数据引领未来。通过建模,我们可以用软件将事物虚拟化,从而进行各种加工和运算,以发挥其更大的效能。建模的方法决定了模型的高下,从而决定了软件的质量,而建模的方法取决于人们的哲学思维水平。通过合理的建模和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我们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做到对事物的高度仿真和实时模拟。软件的质量问题解决以后,如何用软件,如何使用好软件中的数据,则是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改变以往只提供给客户“鱼”的工作定势,还要进一步告诉客户获得“鱼”背后的“渔”,将数据与业务进行融合,用数据分析引领业务发展。从而这个层面说,所谓的“大数据”,不是指我们获取数据的能力,而是指我们利用数据的能力。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而是人加一,是通天地,明变化,决未来的“大”。

本文首发于易云科技官网及官方微信《易云科技evu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云科技智能制造纵横谈:软件定义世界,数据引领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zj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