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听北京大学赵桂莲老师讲《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听得酣畅淋漓。
《安娜》是托尔斯泰的作品,后两者是托夫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托尔斯泰毕生与之战斗的对象是什么?
是他本性中的肉欲,强烈的肉欲。而他另一方面又对这种肉欲有着同样强烈的憎恶。
托夫妥耶夫斯基少年时就说:人是一个谜,我要解开这个谜。他的创造都由此展开。
所以,托夫妥耶夫斯基所描写的主人公都是复杂的,赵桂莲老师说,感觉托尔斯泰更像是托夫妥耶夫斯基笔下一个人物。
因为托尔斯泰够矛盾够复杂够纠结。
02
我们看名著是在看皮相,教授们讲名著是在找内核,摸骨架,寻根源。
所以,名著是用来看的,更需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尤其是大师高人的见解。
听完赵桂莲老师精彩讲解,没忍住,又买了几本书。书架和桌前的书堆成了山岚,能够感觉到它们个个都在等着我的宠幸。
我就像一名老叟,面对着一群如花似玉的姑娘,心有余而力不足,颇感愧疚。
谁说过,读过的书是用来获取满足感的,而没读过的书是提醒自己无知,让自己保持谦逊的。哈哈哈,这样安慰自己也可。
03
《安娜》今年刚翻过一遍。想必大家对这部名著也很熟悉。
她悲惨的命运不是源于婚外情——上层社会很多贵妇人都有情人。况且,安娜向丈夫坦白后,丈夫希望继续维持婚姻,只要她不在公共场合让他丢脸。
她的悲剧命运是因为她将自己和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看得很高尚,她想得到公众的认可。
这段爱情对安娜来说,如同罂粟花一样美艳动人,夺人心魄。可安娜忘了,它的种子是罪恶的,它源于偷情。
安娜在17岁时嫁给了37岁的丈夫卡列宁,卡列宁不是一个会哄女人的男人。这种婚姻,女人出轨的几率挺大的。
她青春的幻想、少女的情怀和满腔的柔情,都不曾释放过。如果就这样循规蹈矩生活到老,恐怕也是挺遗憾的。
沃伦斯基就是那个火苗,引爆了她内心的火药库。
可,归根结底,她还是善良的。无论她如何贬低自己的丈夫,合理化自己的情感,她也知道自己伤害了很多不应该伤害的人。
尤其是自己的儿子。
爱情让她中毒,爱情也是她唯一的解药。如同饮鸩止渴,除了毁灭自己,她也许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爱情还有生活。
《安娜》阅读体验并没有那么愉悦。《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翻了几页,似乎更引人入胜。
这次准备静下心来,慢慢看,有了感触再来和朋友们交流。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