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在阳台上看书,读了一小段,我听了感觉写的特别好,就问了是什么书,谁写的……
哇,太厉害了!何帆,一个上海交大的经济学家竞能把成长写的如此之透彻!如此之清晰!
于是决定把这篇文章摘录下来,分享给做心理成长的朋友们。
武汉人的感受,放大了看,就是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感受。
很多人想不到,为什么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国在世界上遇到如此多的非议和歧视。
但其实,新冠疫情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日益感受到了成长的烦恼。
很多中国人以为,随着中国的实力逐渐壮大,就会有更多的人爱上中国。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一个国家会经历成长和成熟两个阶段。成长阶段就是一个国家的崛起的过程。历史的规律是,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定会出现变化。直到成熟之后,定型之后,国际格局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有实力的大国才会发现,她终于赢得了迟到的尊敬。
理解这一点,需要对人性有更深的洞察。想一想你会爱什么。人们会爱那些弱小的,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的事物。小猫小狗很可爱,因为它们没有威胁。小孩子我们也爱。看,这小孩子路都走不稳,话都说不囫囵,真是太可爱了。这恰恰是因为他对你没有任何戚胁。再想象一下,这个孩子长大了,长得比你还高,膀大腰圆。你站在他身边,要仰头看他。这时候,你又会怎么想?你是会爱他,还是会怕他?同样,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外部环境并不差,其他国家都欢迎中国加入国际社会。那恰恰是因为当时中国还很弱小,别的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抱有一种"善意的忽视"。
这正是中国感到最委屈的地方。中国就像一个刚从乡下学校转到城里学校的孩子,总想和班上的其他同学搞好关系。那些同学家境殷实,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冰冷的傲慢。中国的善意,中国的努力,打动不了他们。在疫情期间,中国尽其所能,为很多国家提供援助。结果呢?有人领情,有人不领情。有人不仅不领情,反而仇视中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又要对处于幽明之间的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如果你读过小说《追风筝的人》,一定会记得里面的一个情节。小扑人哈桑为了帮少爷阿米尔捡风筝,被一群恶少欺侮。胆小的少爷在暗地里目睹了这一幕,却不敢出手相救。善良的哈桑心知肚明,绝口不提此事。这让阿米尔更加羞愧。他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他把自己的生日礼物藏在哈桑家里,诬陷哈桑偷东西。怎么理解阿米尔的行为?
一个比你有优越感的人,是无法忍受他还要受你恩惠的事实的,也无法接受你比他更正直勇敢的事实。于是,他会编造理由,说服自己,好变本加厉地恨你。
也有人说,我们要讲好中国的故事,以理服人。当然,在讲中国故事这件事情上,我们理应做的更好。但是,就算我们把故事讲得很好,就一定能说服别人吗?不会的。要记住:
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就拿新冠疫情的防控来说吧,确诊病例和治愈人数的数据是公开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是公开的。如果不相信数据,那么,国庆假期,7.82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这总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不认同中国的人依然不认同。傲慢和偏见蒙蔽了他们的眼睛。
英国哲学家休谟指出,情感才是主人,理性不过是仆人而已。理性不仅是仆人,而且是一个善于狡辩和诡辨的律师。当观点和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不是改变观点。改变观点太痛苦了,于是,他们宁可歪曲事实。
成长阶段,一定会有各种烦恼。你要理解什么才是成长。
成长就是背叛。背叛不是叛逆,而是对抗自己的过去。成长的蜕变,看似如蝴蝶出茧一样,把丑陋的茧留在原地,自己就能翩翩飞走。没有那么容易。你和你的过去是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就像血和肉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你想要挣脱出去,一定要撕裂自己的肉,流走自己的血。当你从过去的自我中爬出来,必定已是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这就是成长的残酷现实。所以,美国作家厄普代克说过:"成长就是背叛。没有其他的道路。没有离开,就没有到达。"
成长就是孤独。在成长阶段,孩子对友情最为渴求,但成长阶段的真挚友情其实是最难求的。孩子们的友情往往不是两个人的心灵相吸,而是受到小群体亚文化的影响。凡是不合群的孩子都会受到排挤。一群孩子欺负一个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说过,"一个孩子是天使,一群孩子是恶魔"。在成长阶段,朋友并不是必需品。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论,我从小到大,几乎总是不合群。与其和别人呼朋唤友,不如自己抱着一本书读来得更充实。
成长阶段没有朋友,并不意味着成熟之后没有朋友。成热之后的朋友才是更稳定可靠的。一方面,经历了成长的痛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会变得温润如玉,更有人格的魅力;另一方面,你的朋友也会变得成熟,他们会更懂得包容和理解,更懂得分寸感的把握,更愿意接纳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成长的代价就是背叛和孤独。走过这条充满了烦恼的道路,才能到达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