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一)
“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和我的未来无关,但是它们教会了我思考。未来我可能一无是处,籍籍无名,甚至一无所有,或许莫名其妙的死了,又或是莫名其妙地活着,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精神,它能滋养我的灵幻,与前途无关,与钱财无关,与他人无关。人不该是一张白纸,一张只写着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潦草的一张纸。”
阿翠很安逸于现在的生活,她在单位不求上进,每日里混日子。大事摊下来干不了,小事情随便干一点好交差。时间一长,她成了最能投机取巧的人,也是原地踏步,甚至往后退的人。要不是做慈善的单位,她怕是早就被赶走了。
阿翠老幻想着退休过舒坦日子,每日里在家陪孩子。到她有点糊涂了,等到她退休,她那个刚上小学的宝贝儿子怕早已成人,对她的贴身陪伴怕是要起厌烦和抗议了。
阿翠越来越不被大家伙待见,不过阿翠也不在意,她知道自己贡献少,名利面前自然不好意思去张嘴争取。只要每个月能正常给她开工资,她就心满意足了。
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的阿翠实在是得不到大家的欢喜,也就是每日里糊里糊涂混日子。
(二)
四十年前的我,不过是一个很寻常的青年,没有很高的智慧,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任何一种迹象预示着今天的成功,但有一点我跟别人不一样,就是我有向往,这种向往,让我超越了现实,坚持不懈地朝着我仰望的地方走着。很多年来,我几乎已经忘掉当时的一切了,看到日记的时候,我觉得很遥远,就像一个发生在梦里的故事,又非常熟悉,时常会激活一些相关的记忆,但无论是日记里记载的往事,还是被激活的记忆,都显得如此遥远。这种遥远感在提醒我,我和过去的自己,已经在不同的世界里了,我在这个世界里观望当时的他,明白他所面临的一切,也知道他未来会怎么样,他追求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样子,但当时的我,是迷茫的,因为我没有老师。你想想,一个没有老师,连好书都看不到的青年,竟然都能通过不懈的寻觅、学习和向往实现梦想,这世上,还有什么人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高中时,班级里有很鲜明的两个群体。一个是来自县城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衣着华美,性格活跃,才艺出众,很多都是全校的风云人物和舆论焦点。一个是来自乡下的孩子,他们衣服破旧单调,性格内向拘谨,但是用心于学,成绩榜几乎全部被他们霸占。
很多年以后,这两个群体的发现结局既让人唏嘘不已,又让人明白到其中的必然性。来自县城的群体要么草草找个人嫁了,做起了居家妇女,要么做着普通的工作,一个个模样也变得普通,没有了少年时的光彩。来自乡下的群体则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一个个在大城市扎住了根,买房买车,事业有成,很多村姑变成了大美女,让人惊诧是不是换了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