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对以后回看这篇感想的自己说:也许以后这类心情会越来越少,即使写的杂七杂八,也希望能看完重温一下“青春美好”的感觉。
一个对追星越来越冷淡的准30岁大姑娘,此刻耳朵里塞着比平时音量翻倍的心中第一顺位偶像的演唱会实录,并矫情地思考着:放弃后天在澳门的演唱会 是不是自己的“无理取闹”。
去异地看演唱会的经历也体验过,疯狂 / 振奋 / 酷 / 爽,除了累一点,确实都很满足,也是对自己铁粉的非官方认证,也算是和志同道合的三五粉友一起旅行。这样的玩耍一年一次也不会嫌多吧。我自定义为【疯狂的合理追星行为】。
然而,大人中的自己会思考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为了爽,爽了会快乐,可是随着演唱会的结束,快乐也会变成空虚。这种扑面而来的空虚还会持续好几天,直到无所事事的状态伴随着自己习惯了百无聊赖的生活、妥协了生活的日常平凡而逐步停歇。
也顺便思考了一下快乐的意义:短暂的超快乐固然也好,但是应该追求的是稳定的小快乐吧。看异地演唱会是典型的短暂并加倍的快乐。对之做出取舍确实像:是否抵抗住了一个大诱惑。生活是平衡的,快乐和难过是互相匹配的。我是不是真的不该拾起这个威力不大不小的倒计时炸弹?
耳机里,歌一首接一首的播放,有时确实会被震嗨到无法思考,并带着姨母笑沉迷在伪现场状态中。自己心里也确认过:跨城市看演唱会只会是第一顺位偶像的特殊待遇。是我的情结作祟吗?我回答不了,毕竟每个人的偶像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当我逐渐认同自己“放弃快乐”时,却被伪现场感染到开始反问自己放弃的目的。
那么假设我去一次异地演唱会的激动 和 我吃了豪华自助的激动是相同的,我不会因为第二天的日常生活而感到空虚,就像我不会因为第二天吃日常餐而没有胃口一样。我就会毫不犹豫的愿意接受短暂的超快乐了吧。
那么,如何保持拥有充实的生活?思考一下觉得是:有期待并有事做,两者缺一不可。
1. 如何保持有期待?—— 有明确的兴趣爱好。
2. 如何保持有事做?—— 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 (正向激励)。
用忙碌的所得(收获)来实现自己的期待。
如何让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努力的方向正确。
如何让努力的方向正确?——学习。( 有经过仔细思考,最后还是得到了一个万能的答案,哈哈。可能是有意识往这个答案靠近,因为知道这个答案肯定不会错。)
那么和自己商榷一下:学习到让自己觉得“做的事很有趣”的程度。看好异地演唱会后不至于生活空虚无聊。要知道我偶像的生活是绝不会空虚无聊的。
( 其实原来是想找一个借口,借由偶像对自己的特殊意义,让自己不执着于“大人中”的形象,义无反顾去看下一场演唱会。发现自己理性了一点,用情绪思考的次数减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