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80篇
1、允许孩子解释: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不能听信某一方的指责,要允许孩子自己解释家长保持中立,客观评价孩子是否做错为什么做错。
2、学会换位思考:家长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这么做的目的,并且让孩子换位思考,找准批评的切入点假设你是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3、首先自我批评:批评孩子前,家长先进行自我批评,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关系家长的自我批评,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
4、只对事不对人:孩子做错了或者没做好,家长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指导。就事论事,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5、教会孩子改错:不能盲目地批评,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且找到改错的方法。利用批评再给孩子上一课,是批评的意义所在。
6、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在孩子起床时、睡觉前、吃饭时、生病时批评他,这会直接影响他的身心健康。最好和孩子坐下来平静交流,父母可以对孩子提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意见。
7、采用和善的态度:批评孩子≠骂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泄情绪,应该简明扼要地指出错误,然后再教育。也不要动不动就翻旧账让孩子抵触认错,不服管教。
8、尊重孩子的自尊:别当着外人面批评孩子,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学、老师面前对他又打又骂,不只大人需要被尊重,孩子同样需要被尊重,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敏感。
10个科学惩罚:
1、练字:练字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习,但能够让孩子平静下来,反思自己等孩子练好字了,家长也恢复平静了,这时候就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2、弥补:孩子弄脏了地面,就让他拿小扫帚小拖布去清理,赖床耽误了时间,就让他多背几首古诗,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胜过一切打骂。
3、面壁思过:家长长时间的冷落会让孩子难受,从而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错,如果孩子不配合,家长可以稍微拉长面壁时间,直到孩子承认错误再跟他讲道理。
4、改变声调:父母直接指责孩子,孩子一定会反抗,这时就应该改变语气,太可惜了,因为你一直没做作业,就失去一次和小伙伴玩的机会。当孩子意识到做作业就能跟小伙伴玩,他会避免下一次不做作业带来的不愉快的后果。
5、帮忙做家务: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罚他做一些他不爱做的家务,如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等,既能够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的责任心和家庭参与感。
6、暂停某些权利:比如说,不让孩子玩玩具,不允许孩子到同学家做客,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长等等告诉他,正因为他做错了才会有这样的后果,当他表现好的时候就能恢复权利。
7、减少亲密行为: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跟孩子拥抱,不对孩子爱抚,不再用温柔的语气聊天让孩子知道,犯错后会失去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以后就要避免犯错。
8、拟定家庭公约:肯定孩子的付出,孩子就不会因为没有好结果而失落,反而更加努力。
9、家人口径一致:父母说法不一,或祖辈宠溺孩子,都会导致对孩子的批评和惩罚大打折扣,只有当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父母的管教才会发挥作用。
10、自然承担后果法:如果孩子已经体验到做错事情的后果,那就让他自己承担,不要心疼孩子,当孩子能够从这件事情中吸取经验教训,自然就学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