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个农民在插秧,等他都插完了,他坐在田边歇息,看着自己插的秧,很是开心,可是过了很多天,他看到秧苗都不长,急了,于是乎,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拔秧苗”,他把秧苗一个个都拔出了一截,满头大汗,很是开心。
这则经典故事的结尾我们都知道,那就是秧苗都死了,故事根本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万物生长都有各自的规律,切莫逆其自然本性而为之,所以说,农夫的改变是无效的。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老家的一棵竹子。那竹子刚种下时是三年前,印象很深刻,是一棵十几厘米长的小竹子,埋下后,我们用好土好肥好好养着,总是希望它在一年之间长成一棵大竹子,但是很遗憾,这棵竹子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也就长了那么十几厘米。一家人都十分恨铁不成钢,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好生照顾它,任其自然发展了。谁知,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它却以每月十几厘米的生长速度在最后半年时间里不负众望长成了一棵大竹子。所以说竹子是有自己的天性的,不会因为你对它浇水施肥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你对它抛冷眼而改变,因为对它而言,它知道惟有在两年间努力吸收养分,才有可能在半年时间里长成,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内心本源。
这就好像林清玄文中所提到过的那株绿藤萝一样。有一家人,他们家门前的绿藤萝长得很好,于是作者很是羡慕,也想在自己家中增添那样一抹青翠。好心的人家就剪了一截给他,让他养。他很是开心,用尽浑身解数却只换来了藤萝的些许成长,而那户人家的藤萝依旧郁郁葱葱。寻其本,可见对于藤萝来说,它想要的不过是一片阳光,一汪清水,足矣。而作者却却给予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肥料,无菌水之类的,让植物的本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而加入不必要的条件,它也没有改变自然的淳朴本性。
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只有自己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不会随着外界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看似简单的植物生长特性其实蕴涵着许多复杂的哲思,简中见繁,返璞归真,寻找最纯朴的内心以及精神需求,才能在这繁复的世界中寻一片净土,不为改变而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