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度分割理论[转]

六度分割理论[转]

作者: 穆秦楚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3:54 被阅读0次

六度理论

所谓六度分割理论是指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提出的,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割。简单来说,六度分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

六度分割理论

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理论/六度分隔理论/六度分离理论,(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社交关系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所谓“六度分隔”,用最简单的话描述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你也许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是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做过的一次连锁信实验,也得出这一结论。现代版本则是哥伦比亚大学今天用E-mail进行的同样实验。有科学家甚至从这个现象推演出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你也许不认识克林顿,但是在优化的情况下,你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结识他。“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链接”关系,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链接的效果。

这个理论用另一种方式阐述就更加惊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玄妙理论引来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电脑科学家纷纷投入研究,结果发现,世界上许多其他的网络也有极相似的结构。

150法则

150法则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MSN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 Social Networking:SN)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弱链接

弱链接

新近失业的A在路上遇到了一年难得一见的熟人B,两人聊起最近生活情况,A对B说自己正想找一个软件程序员的工作。B突然想起了大学同学C上周在一次聚会上提到他们公司正在招聘,于是将C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告诉了A.最后,A通过C应聘到了他们公司。

这个例子就体现了弱链接的威力。什么是弱链接呢,也是由“六度分隔”理论衍生而来的。因为六度分隔理论中表明: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亲近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强链接,那么通过朋友的朋友,或者再隔几层关系就属于弱链接。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幅图,引起了我的兴趣。

亲近的朋友之间常常互相交换信息,在连接循环中属于强链接,图中用黑线条表示。弱链接用绿色线条表示,在这些关系循环中将成员通过熟人的关系连接起来。而正是这些朋友的朋友,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信息或是机会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弱链接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体现得更加明显。

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尔1974年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找到一份工作》,其中他采访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记录了他们的就业经历。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找到工作的,其他20%是通过自己申请求职找到工作的,约18.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
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丝毫不让人意外,而意外的是这些人利用的个人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疏远的“微弱关系”,真正依靠父母、最好的朋友等“强关系”找到工作的人比例很少。

弱链接在我们与外界交流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弱链接的作用。这些弱链接,或是熟人,都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同地方的人通过弱链接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亲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生活几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见面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解的情况。只有这些“微弱关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弱链接的威力正在于此。

每个人都有很多弱链接,这些弱链接在小世界中具有随意性和极强的触发性,比如我们在自己的BLOG中添加朋友的链接或是我们关注的网站(Blog)的链接,然后我们会经常访问关注这些链接,这些链接是强链接。而每个BLOG都不是独立的BLOG,他们又与另外一些BLOG联系在一起,如果每个BLOG都是一颗发亮的星,充分利用好这些弱链接,就能形成一个BLOG星空图。不仅网络,世界也就因此变小了.

相关文章

  • 六度分割理论[转]

    六度理论 所谓六度分割理论是指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哈佛大学心...

  • 浅谈六度分割理论

    六度分割理论又称六度分离理论、六度人脉理论或小世界理论。它认为在现代社会关系中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至多六...

  • 六度空间你我TA

    六度空间这个名词,百度可查,原为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也称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 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

  • 我的【“六度分割”理论】

    学法律的朋友说,在这世界上想找到任何一个你想要找的罪犯,只需要三个人。 听到这话的那一瞬间,我在内心暗暗地想,嘁,...

  • 中心度

    有6度分割理论之说 六度分割理论: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

  • 六度分割理论已经过时

    社交网络建立的基础上六度分割理论,其大致意思是在这个地球上最多不超过六个人就可以建立联系,蕴意是人类之间的联系远没...

  • 20多岁的我期待遇见二十多岁的你,我想····

    你好,陌生人 ————我也不知道这是写给谁的文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六度分割理论? 这个理论听之玄乎又玄,大...

  • 人脉的管理和分类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社会关系对人的影响。 也有理论研究了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例如六度分割理论;邓巴数字,也称1...

  • 奥尼尔的六度分割理论

    原文链接:http://drunkevil.com/2015/06/14/six-degrees-of-shaqu...

  • (七步进阶作业7)我和主编课堂——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6年,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它的意思是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度分割理论[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h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