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火车站送人时,我想起了以前几次紧张刺激的赶火车经历。
有一次,我们准备去外地过十一,带了很多行李,节日前的北京,照例是比平时要拥堵一些,尤其是去火车站的路,更是堵的厉害。
我们提前了两小时出发,结果还是被堵在了路上,眼看着还有半小时,火车就要发车了,我们只好让司机(熟人)走了应急车道,终于在发车前的最后几分钟挤上了火车。
由于不是从我们买票的车厢上的,只能拎着众多行李,从非常拥挤的车厢里穿行了好久才到达目标车厢,从那以后,我们再不敢掐着点赶火车了,一定会提前到达。
还有一次,我的一个新疆的同学路过北京看我,吃完饭后,我和先生送他们去火车站,由于去新疆的火车都是从北京西站发车,于是我们就开车往西站的方向走,当我们已经能看到北京西站的大牌子时,同学突然说,他们的目的地是上海,而去上海的火车都是从北京站发车。
这时,我和先生才发现,我们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没有问他们要去哪里,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从新疆来,一定是要回新疆去。
当时,离他们的火车发车时间已经不到一小时了,而我先生又对从西站到北京站的路不熟悉。
当年,还没有高德地图之类的软件,我立刻下车,打了一辆出租车,在前面带路,让我先生开车跟着。
终于在检票结束前几秒钟到了检票口,据他们说,他们刚上去,火车就开了。
想当然是一种非常容易犯错的思维方式,而我们许多人都有着这种思维。
最后一次出状况的送别,是前几年,我送一个带着孩子的外地亲戚去火车站,她已提前在网上订好了车票。
到了车站后,她先去取票,由于孩子太小,走不快,我就带着孩子在后面慢慢走。
可是由于她对北京西站不熟悉,她取票用了很久,取完后又找不到我们了,电话里她也说不清自己的位置。
眼看着发车时间就要到了,她还没找到我们,我只好在电话里说,我们都往检票口走,终于在检票口我把孩子交给了她,让她们赶上了火车。
当有歧路产生时,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可以让大家不再产生分歧的。
以上三次送行,都出意外状况,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做事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而不是外部的原因。我们分析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只找别人的过错,首先从自身的问题开始分析,才能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第一次,我们犯的错误是,卡点赶火车,没有预留出多余的时间,而在京居住多年,对北京交通状况很了解的我们是本不该犯这种错误的,无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余地。
第二次,我们犯的错误是,想当然,以自己的惯性思维去看待事物,其实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不以自我为中心,细心观察,全面沟通,看人看事不带标签,即可减少重蹈覆辙的机会。
第三次,我犯的错误是没有替他人考虑,以为自己很熟悉的地方,别人也很熟悉。以为自己能辨清方向,别人也都有这个能力,以后多多换位思考,就不会让他人陷入为难的境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