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约是在小学的时候,看见邻居在绘画本上画卡通图片开始的。那会儿我们学校没有绘画课,而邻居上的学校开设了绘画课,在她的绘画课本上,我第一次领略了美术的美妙:仅仅是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漂亮的卡通人物形象。于是我也跟着画了起来,一开始自然是画不好的,但是后来我发现那些卡通人物其实很好画,而且还自认为自己画的比邻居的好。
到了上初中之后,我的画画就多了起来,当然画的也是很简单的那种卡通图片。有了一些数量堆积之后自然也受到了一些同学的关注,他们偶尔会来看看我的画,并送来一些廉价的赞美之词。这使一向内敛的我感觉到到被人赞美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像我这种毫无存在感的人,既便有那么一点绘画“能力”也同样入不了老师的眼睛。
记忆很深刻的一次是,英语老师要油印一张英语试卷,有些题需要配上一些小图片,但是苦于自己蹩脚的绘画能力,就只好在课堂上寻求有绘画能力的同学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有同学就自告奋勇地推荐了我,英语老师看了我一眼之后没说话,再看见其他同学都默不作声之后,她就绝口不提要人帮她画画的事情了。
看得出这一幕是有些小小尴尬的,而且是三方面的尴尬。为什么呢?先说自告奋勇的那位同学,她的尴尬来自于冒冒失失地把我推荐给老师,然而却没有得到老师的接纳,于是她只能自讨没趣地笑了笑。第二方面的尴尬就来自于我自己,我一直是一个敏感而且很自卑的人,不喜欢出头更不善于出头,所以,同学推荐我帮老师画画就等于是将我推到一个不利的境地。(当然,要是老师一定要我去帮忙,我肯定是会尽力的。)这第三方面的尴尬应该就是来自于英语老师了,从她的眼神里面,我读出了还是算了吧的意思?这种感受对于当时的自己还是很糟糕的,这应该也是我那么多年还记在心里的原因。
很明显,我在老师那里的确没有存在感的,关于这种被人忽视的感觉其实真的很矛盾的:一方面我不喜欢强自出头,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将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会被人吃掉一样难受;而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这也许就是一个自卑者的典型心理吧?谁不想得到那如阳光一般的光明与温暖呢?。所以当时的我就认为,老师要找人帮她画画,其实这个人并不是我,她要找的应该是班级里学习成绩好的,而且是她特别喜欢的那类人。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我偶尔也会在休息之于画上一画,那会儿我比较热衷于画素描,并且每画一次都觉得画技又见长了,这让我偶尔会产生一种错觉:我似乎可以把画画当成我谋生的手段。于是一股热流冲上脑门,打算努力往这方面发展。不过三分热度消散殆尽之后,我又对绘画产生出了惧怕心理。
原因无他,我感觉绘画艺术就是一个无底洞,我没有勇气去探寻。现在想来,我那时应该把画画当作兴趣爱好去培养就好了,学习绘画,本生就是对美学的研究,是提升个人美学素养的一种手段。对于这门极具创造性的科目,用一颗浮躁的功利心去学习,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根本就是登不上艺术的大雅之堂的。
因此多年以后,我渐渐丧失了对画画的热情,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永久性地关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