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们。加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如:我们、他们、同胞们。 口语中表示类属,如:哥儿们。“们”是一个具有语法意义的成词语素。
“咱们”和“我们”。“咱们”包括听话的人在内。“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在内。如:“我们是南方人,你们是北方人,咱们都是中国人。”这个区别只有在北方话里,南方一概用“我们”。“您那,喝茶咱们自己倒,您不必客气。”这里“咱们”不包括听话的人在内,应该用“我们”。
名词前有量词时,后面不加“们”,如不称“三个孩子们。
(二)的
1.“的、地、得”。”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
“的、地、得”快板: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事物前面用的字,写作说话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动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
2.多于的“的”字。在副名词和名词之间,不用“的”字,如:“每月举办两次的展览。”在某些副词之后也不用“的”字,如:“家长们听说后,当做新闻到处说,正好的当了义务宣传员。”
3.缺少“的”字。“提高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获得感。”“获得感”之前要加“的”字,否则会读成“建设获得感”。
4.“的”字安错了位置。“这是关于这件事情的全部官方的记录。”应该改为“全部的官方记录”(或“官方的全部记录”。)“全部记录”是可以的,但是插进“官方的”,那么“全部”后面非有“的”字不可。觉得连用“的”字太啰嗦,就省掉一个,可是省错了,这样一来,“全部”变成修饰“官方”的附加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