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注意到有一则交通事故,有一名女司机在路边开门下车,被后方驶来的公交车挤压致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7527/99d299ba771f6f64.png)
车祸新闻不少见,除非一方有明显过错,否则肯定会引起舆论的激烈争论,这则车祸也不例外。
舆论一方认为女司机违停有错在先,而另一方认为公交司机明显开赌气车不让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没有一个定论。
这让我想起了刘润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谁损失大,就是谁的错”。咋看之下,有悖常理。其实,这个观点是没有从道德出发,也没有从法律出发,而是另辟蹊径,从一个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我们既无法改换道德准则,也无能力修订法律政策。我们能做的,就是趋利避害,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自己和家庭的长远幸福。不用抬杠,个体追求个体自身的幸福,虽然理想不大,但这就是常态。
从这起车祸来看,哪怕最终法院判定公交车司机全责,又能如何?哪怕保险公司赔偿几十上百万,又能如何?女司机总归还是死了,她的孩子总归少了母亲,她的丈夫也总归少了妻子,这个家庭总归还是毁了。
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上看,女司机是毫无疑问的输家。
虽然只是违停,虽然只是下车开门不看后方来车,从交通法规来看,不算特别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个小小的不经意的动作,能带来致命的严重后果,虽然概率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但一旦发生就是非死即残。这就好像给你一把左轮手枪对着自己脑袋开枪,子弹有一千颗,哪怕只有一颗是真的,你也不能因为概率地就真开枪。
女司机侥幸了,觉得别人都得让她的,别人不敢撞。但这个认知,才是致命的。拥有这种认知的人,就好像拿着左轮手枪一直在对着自己脑袋开枪,一直不中,一直不中,但肯定有一点,真的中了。
认知,会害了你的命,也能救了你的命。
揣着“谁损失大,就是谁的错”这样的认知,你就压根不会拿起那把左轮手枪,你也永远不用让别人来决定你的生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