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有万夫不挡之勇,有锦马超之称,但是马超怎么看,也对不起他这一身的功夫。马超之勇,的确有些少智,马超活得还不如他的弟弟马岱。但是这些似乎是马超自找的。
马超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在临终前上疏刘备,说道:“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
马超与曹操的结怨源自于势力的对抗,曹操要横扫一切势力,马超自然不会同意,于是两厢厮杀,不过空有一身武力的马超不是曹操的对手,“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此时的马超也没有先前的荣光,马超本不需要走到这一步。 212年,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集结万余人,很快就拿下凉州。不过马超在拿下凉州之后,却犯了一个大错,其实这样的错,马超似乎是屡错屡犯。上面刚说了,马超在凉州一带的影响,不论是凭借马家还是自己的影响,都有一呼百应的能力,所以此次虽然败给曹操,他却迅速能够卷土重来,对于马超而言,对于重整的队伍,首先是要安民心,整军心,但是马超在攻下凉州后,却尽杀韦康一家老小四十余口,这实际上大大伤了凉州军民的心,其实过去一直讲究几个字,“杀降不祥”。所谓杀降不祥,其实就是担心伤心和反噬。
其实马超的根在凉州,辉煌也在凉州,如果马超或者说是马家军,包括马腾,如果和韩遂盘踞凉州,死守此地,只怕割据已经成矣,曹操未必有把握拿下他们,但是他们一旦分裂,或是走出凉州,则必败无疑。
果然,马超的这种杀戮并没有平静凉州军民的心,自以为能够威服凉州的马超几乎都没有做任何的防范,对怀有贰心的冀州参军杨阜、姜叙不加怀疑,继续委用。结果杨阜、姜叙联合梁宽、赵衢趁机反叛,迫使马超不得不。对于这样的一段历史,北宋的毛宗仁评价说,“若马超,则可为战将,而不可为大将。其杀韦康,屠百姓,不得谓之仁矣!其不疑杨阜,不得谓之智矣。”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超可以是冲锋陷阵的战将,但是却不能作为领兵的帅才。在凉州杀韦康一家人,屠戮百姓的行为是很不仁义的行为,而对假意归降的杨阜等人却不作防范,却又不是明智的事情。而毛宗仁的评价也间接的说明了马超勇猛有余,智谋不足。 马超可以说终身不得志,也可以说他是咎由自取。也正如他在临死前给刘备上书说:“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可以说,47岁的马超是在抑郁、志难酬中死去的,但死的时候,身边已无旁人,只有一个堂弟马岱,这个马岱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留下的最后杀魏延的那个马岱了。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但是曹操也不是那种嗜杀之人,而马超所说的“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也不尽然。他的家人是分三次被杀的。
曹操借道灭张鲁,马超再笨,知道只不过是曹操假道灭虢之计,于是公开反了曹操。但马超此时已经忘记自己的父亲及两个弟弟已经在曹操的手中。在马超战败的第二年,曹操才下令诛杀马腾,夷三族,马家大小两百余口几乎全部罹难。而曹操选择诛杀马腾的时间也比较正确,并不是马超造反的当年动手,免得被人说闲话。果然,很多人因此诟病马超害了父亲,倒忘记了杀人的曹操。由此,马超与曹操也生死不两立。
这是马超家最大的一次惨祸,也是被杀人最多的一次,除马超与马岱妻儿外,几乎被屠杀殆尽。所以很多人也因此诟病马超害父、害弟,虽说乱世无法兼顾,但马超在这方面的确考虑欠缺甚大,因一人而导致父亲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三族人,全部被斩杀,不能说不惨。 第二次是马超攻陷凉州,此时韦康投降反被杀全家,后来韦康旧部下杨阜、姜叙、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反叛,马超出逃后,梁宽、赵衢偷偷占据冀城,关闭城门,并杀害马超妻子和孩子。马超大怒,但又攻不进冀城,于是袭击历城,杀死杨阜、姜叙在历城的族人(包括怒骂马超的姜叙母亲)。此为第二次,不能说这是马超考虑不周,致使佳人再次蒙难,但是马超显然没有吸取教训。 投靠张鲁后的马超,开始很受张鲁的欣赏,还打算把女儿张琪瑛嫁给马超,但是在部下的劝谏下,反悔了。马超与张鲁种下嫌隙后,恰逢刘备此时率兵入川,刘备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于是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刘备自然十分乐见,但是马超的另一个妻子董氏和小儿马秋留在汉中,未能一同入蜀。曹操破张鲁后,董氏被赐给阎圃,张鲁气急败坏,竟将马秋亲手杀害。马超前后遭遇三次灭门惨祸。马超自然心里不痛快,投降刘备后,有一次新年后,马超妾董氏的弟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而说:“家门百口余人,全部被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相庆祝的?”可见马超内心之隐痛。
dmh��Y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