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衣柜,书桌,钱包里……,这地方分别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
如果说,“请在不考虑种类的前提下,把里边所有物品分成三类”的话,你会怎么分呢?
由于这里面的东西往往又多又杂,所以人们很难当场回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人们普遍给出的答案是这几种,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几乎不使用——以使用频率来分类。
*重要,不重要,两者皆非——以利用价值来分类。
*喜欢,不喜欢,两者皆非——以感情来分类。
首先不难看出,每个人做分类所依据的前提都不同,这也可以被称为“思考习惯”,第一时间想到的分类方法,往往会反映出一个人看待物品的真实观点,即便是面对同样一件物品,每个人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当然这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当然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另外一个重点是,这些东西相互之间乍看之下毫无关系,类别也是五花八门,所以才能够抛开物品本身来进行分类。因为如此一来,就很难找到像色彩,形状,用途等,物理上的共同点了,换句话说,就是让关注的焦点离开物体本身,去关注那些肉眼看不见的频率,价值,感情等等,这样,就能轻易离开物质层面,这与俯瞰的感觉是相通的。
说起来,断舍离就是借助物品所进行的意识化过程。我们会因为无意识,无自觉的不断积累物品而忧心忡忡。相对于以频率,价值,感情等做分类,以意识为着眼点的分类方式才是最关键所在,如果以意识为轴心,就可以按照下面的这个标准给物品分类,
*无自觉,暧昧不清,刻意为之——以意识来分类。
这种三分类的依据是一切人,事,物所共通的观点。以这个观点审视事物,就能培养出具备意识性的生活态度。
断舍离就是利用意识给物品做分类的一种心灵训练。
我们的住所里到处泛滥着因为毫无自觉而随意流入的杂物,以及因为动机暧昧不清而接纳的物品。主动意识这些物品,进行筛选,“场”的力量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
“无自觉,暧昧不清,刻意为之”这个三分法,是提高对人,事,物的意识性的黄金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