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那谁谁谁怎么可以那么傻,简直笨到家了。”
我们在乎的人,我们就越希望他变更好。如果对方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很容易生起责备之心。爱之越深,责之越切。或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其实持这样观点的人,本身也活的很累,很痛苦。
我们只以为自己是医生,能治好家人朋友们的病。一旦这样思考。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个啄木鸟和树木一样。这个树上有虫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啄啊。被啄的树疼不疼呢?是不是有虫子是我们主观的判断。万一要没有虫子呢?我们评判家人朋友往往也是为了对方好,但结果呢?对方累,我们也累。对方很受伤,我们还抱怨对方不听我们的,相互抱怨,我们也受伤。
我把这种心态描述为“啄木鸟病”。
走出这种心理状态的办法是:“不评判,只当一个旁观者。”最后连对“啄木鸟病”也不评判,只认为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自己很难受,所以我不那么思考了。至于别人用不用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不评判,不干预,只当旁观者。
抱着这种心态去读一些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比如《红楼梦》,名师的讲解很细(《蒋勋细说红楼梦》),也抱着这种不评判的心态去观察生活上的一些人。不评判的读完小说,不评判的听完讲座,不评判的观察生活,就会发现“不评判”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智慧,也交给了我们答案。
我们很多时候,对人对事都在闹情绪,一旦陷在情绪里,就会失去平静和找不到前方的路。不是别人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而是情绪遮住了我们的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