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毛衣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几乎每天都有新进展。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爱好者,我不敢说自己能有多专业,更不敢像很多网络大V一样斩钉截铁对谈判过程指手划脚。
毕竟谈判桌等同现代文明国家的战场,没有真正上战场的人,我认为不合适发表任何评论。
但是针对所谓的“毛衣战”,我倒是想从古典经济学的宏观视角试着做一些解读,最后再来分析这跟我们一般中产阶层的理财有什么关系。
01
从根本意义说起,贸易的本质是两国(或是多国)之间“优质劳动力”的交换。
什么叫“优质劳动力”呢?
举例来说:比方说某个国家擅长生产质量好的农产品,让其他国家愿意用自己的流动性资产(通常是货币)来交换这些农产品,这个过程就叫做贸易交换。
所以说,要形成贸易交换,至少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要素:
卖方要拥有具备相对优势的“优质劳动力”及所生产的产品,买方则需拥有足以交换卖方产品的货币与意愿。
正常的情况是:买方跟卖方的供需可以达到一个价量平衡的“甜蜜点”,因而产生第一批次的交易,之后“甜蜜点”的价量平衡,就会随着产品在买方市场流通的真实状况,而跟着变动。
这就能用古典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来解释。
02
然而,政府会在这个交易过程中附加上额外的因素,也就是税赋。
目的是用来提高上述的价量平衡成本,一方面用来保护本国相同产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用来平衡跟交易对手国的货币流量。
比方说,A国家擅长生产农产品,B国家擅长生产消费电子类产品。
假设这两种产品都是生活必需品,且市场上只有A、B两国交易,在没有政府干涉的情况下:A国家每年输出10万元的农产品,每年输入8万元的消费电子产品。
这样的交易结构就会让B国每年净流出2万元货币,用来交换本国缺乏的农产品资源。
这样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
简单条列以下几点:
⊙B国国民赚的钱每年要流出给A国,流出的钱大于自己赚到的钱。所以A国人民越来越有钱,B国则越来越穷。
⊙所以B国人民可能会增加生产,试图多卖些货多赚点钱,用来弥补自己资产净流出的缺口。
⊙但是B国生产数量一多,如果质量没有更加提升,只有数量增加的话,将使B国生产的消费电子单价降低(因为供给增长而需求不变,此时供需的价量平衡点将往低价区移动)。这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就很容易发生“倾销”
⊙因此,B国政府为了平衡两国之间的货币流动,就可以选择在输入A国农产品时提高输入成本(加税),以价制量,希望能抑制对A国产品的需求。
这时候,加税是否能有效呢?
就要额外考虑以下因素了:
假如A国的产品价格因加税而提高,那需求方(B国)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替代产品?价格更低、质量一样的;或是自己在国内生产是否更能符合利益?如果没有更合适的替代产品,则加税将失效。
假如B国的国家经济状况良好,人民在加税之后的价格条件下还愿意(或不得不)接受来自A国的产品,则加税将失效。
假如A国也采许反制性的加税,一样在B国输入的产品上提高税赋成本,这时候就看AB两国对所进口产品的替代能力,越是具备替代优势的国家,越能笑到最后。但如果二国都只是用加税手段来制衡对方,那二国的人民将因此而生活得非常艰辛。
当然,古典经济学理论用来解释当今复杂的经济情势会遭遇很多限制,比方说过去的信息不对称空隙(Information Bias Gap : IBG)使得贸易对抗存有缓冲空间,而现在却没有。
比方说过去对“优质劳动力”的定义可以用实体产品来解读,而现在却包括很多非具体资源。
但好在,如果我们从资源交换、控制价量平衡这两个维度来观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对抗,倒还是具备值得我们学习判断的价值。
03
话说:一般中产阶层如你我,又该怎么因应呢?
我们必须了解:“毛衣战”不只是战争,而是对国内整体民生经济的整体影响,属于系统性事件。
不用太多担忧,因为担忧也没用,起不了任何改变。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平衡的必然性。
每一次的谈判,过程有进有退,特别是如果谈判的双边国力相差不多,就不会有完全的输赢局面。
所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过程视为市场反覆再平衡的过程,也许过程看似惊险,实际上却都在可控范围。
投资理财如果可以把握这样的再平衡过程,大概率可以掌握到很好的趋势收益。
其次,如果本国的整体经济属于上升阶段,而投资市场也证明它具备足够的动能支持企业与投资人的预期。
那么更合适把投资的视野放大,用更加宽广的视角看待市场周期,而不是拘泥于少数单一的企业股票,这样能更好地跟随国家的成长而获利,我认为是大多数中产阶层投资人都做得到的投资方法。
大多数人抵御不了市场系统性风险,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毛衣大战”也都只能被动承担最后的结果。
但其实,我们还是能采取对应的投资理财手段,尽量稀释系统性风险,进而趁机开展有效的投资行动。
一个发展中的市场,就像是自然界中轮替的四季一般,必然有起有落。
短期会刮风下雨,甚至地震海啸,但都无法阻止四季的递嬗转移。
如果投资人曾亲身看过盛夏的光景,就不应该恐惧冬天的到来。
如果您没能看过春天,也没关系。
因为有比你更多更有经验的人,确信春夏之季能带来丰收,毕竟人类赖以世代进化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智慧,而非事事亲历。
如知四季,何必惧冬。
唯有时间跟周期,是中产阶层实现财富安全与心灵平和的关键。
- END -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