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查询到的历史以后获知,像词汇“枕头”和这种物件,它的发明者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操。据传说,曹操某一天夜里在中军帐中挑灯夜读,读到三更时分有一些犯困,未曾宽衣,稀里糊涂地头枕着装兵书的木匣子入睡睡着。身边的书童只为讨好曹操,仿制木匣的形状,用软织物制作一个用具送给他,从此便有枕头。
话虽说是如此,不过,最早使用枕头的历史记录,是开始于公元前约7000年,它的地点就是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地区,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伊拉克这个国家。依据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以后,则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虽说在古埃及时期的古埃及人,已经发明并拥有更加柔和、更为柔软的枕头,但他们并不经常拿来使用的,像这样的一种论调,并不是胡说八道的,得到过多个来源的确认。
我继续去查阅有关于枕头的发展历史脉络以后,还让我获知到如下方面的一个信息哩!同样是依据考古专家们的考古与发掘实物枕头以后,在法国尼安德特人居住的洞穴遗址中,就发现有原始人类使用枕头的证据,尽管那时的枕头可能是简单的石头、木棒或柴草。
像“枕头”就是每个人在就寝时或卧而休息时的一种用具,据中国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的考证,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可能就近随便拣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一束柴草、一张兽皮,或手臂弯曲而垫于地下,作为睡觉时的枕物,这大概是中国枕头最初的雏形。
像枕头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的,古人曾将枕头区分为冬枕、夏枕硬枕……在枕头的家族系列当中,有一种枕头就是叫作“瓷枕”,它只不过是众多枕头当中的一个品种,由于它的材质是来得坚硬、成本低廉的,【备注:像其他类别的枕头或软枕,是难以保存很长的时间的。】从古流传至现如今,最多的枕头就是属于瓷枕,也是最常见的。
像“瓷枕”的历史也是属于来得比较悠久的,它最初是烧造于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隋代时期,流行于唐代以后,从唐代开始广泛流行起来,宋代达到鼎盛,明清时期逐渐衰微,直到20世纪才退出历史舞台。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到目前为止,经考古专家的考古发掘以后,国人能看到的最早枕具实物是战国木枕。在河南安阳地区考古发掘以后,发现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有瓷枕,这是中国最早的瓷枕。
我仍旧是通过学习各种历史资料以后,才让我彻彻底底地弄明白这样的一件事情哦!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国家的古人,为什么会去发明并使用像“瓷枕”这样的一种枕具器物?!它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性与目的为的就是在于夏天纳凉,它还是古代消暑纳凉的神器。
为此,只为能更好地说明情况,我会举一些例子说清楚的。
北宋时期的大臣、文学家张柯山张耒撰写有诗歌《谢黄师是惠碧甆枕》,曰:“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首七言古诗,内容说的是在文人之间会相互馈赠瓷枕这种实用器物的,从而也是直接反映在盛夏消暑的功能。
还譬如说:在我们国家古代有一篇叫做《枕赋》的文章,像《枕赋》是一篇关于瓷枕的赋文,文章的作者并未在现有资料中明确提及。全文如下:“是时也,火炽九天,时惟三伏。开北轩下陈蕃之榻,卧南薰簟(蕲)春之竹,睡快诗人,凉透仙骨。游黑甜之乡而神清,梦黄粮(粱)之境而兴足。恍惚广寒之宫,依稀冰雪之窟……又岂持(特)不困于烦暑之酷而已也。”说明陶瓷枕能使人摆脱酷暑之困……
继续譬如说:宋朝时期的诗人杨万里在《新暑追凉》一诗当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语,曰:“朝慵午倦谁相伴,猫枕桃笙苦竹床。”像诗文当中的“猫枕”这个词语,应该就是形状如动物猫的瓷枕。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猫形瓷枕已经是人们比较常见的消暑神器之一。
当我在查阅我们国家古代关于瓷枕的历代信息时,让我获得如下的内容。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到明清的时候,在这两个时期内,在北方的很多的地区,等到家中的姑娘在出嫁的时候,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在陪嫁妆时,都有选一对猫形瓷枕或一男一女美人枕作陪嫁品的习俗,因为“猫”谐音“耄”,部分猫枕身上也会绘画蝴蝶,寓意夫妻健康长寿、白头偕老,猫枕也从实用枕具渐渐演变成一件观赏摆件。
不单单是我在上段文字当中所描述的话语哦,像“瓷枕”这种极为实用的一种枕具器物,它的形制真的可以说是属于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的。在其中的形制与形状就有六角形、八方形、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也有用陶瓷塑造成为婴孩形状的瓷枕;还有动物造型的瓷枕,在其中就有:虎形、龙形、猫形的……像定窑孩儿枕就是极为罕见的,还有卧女瓷枕、童子荷叶枕……
依据我们国家各种史料方面的记载,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到宋朝时期的时候,像“瓷枕”的发展,不仅是进入到成熟时期,也真的可以说是达到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在我们国家古代各个时期的古人,还记录有如下方面的文字,说经常使用瓷枕以后,就能沁肤宜人,爽身怡神,是消暑最为理想的一种寝具,在宋朝时期有一些设计精妙的瓷枕,还可以往里面灌入冷水、放入冰块,消暑的效果就会更好。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也是属于博大精深的,在中医理论当中,说每个人的后脑处都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玉枕穴”。长期使用温润清凉的瓷枕,能刺激玉枕穴,起到疏通大脑经络的作用。
还有的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就是说常枕瓷枕能保护视力,延缓视力衰退。
我依旧去查阅中国瓷枕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后,获知到如下方面的情况。从唐代开始一直到五代时期,虽说烧造瓷枕的窑场数量远不及宋元时期的,但是在南、北地区都有分布。尽管瓷枕形制多样化有各自的特色,但风格大体相近,长方形瓷枕是各窑场的主流形制。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宋代时期时,因为瓷枕进入到成熟时期,烧造的数量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多,它的窑口真可谓是遍及南北各个地方,主要窑口包括有: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
宋代时期的、各式各样的瓷枕,它的发展不单单是进入到成熟期,而且还进入到繁荣的时期,宋朝时期瓷枕的体型,和前面各个朝代拿来做一个对比与比较的话,很自然就是有所增多的,而且它的装饰技法也同样可谓是比较多样化的,它的装饰技法就有:刻、划、剔、印、堆塑……这些技法的采用,极大地丰富瓷枕的表现力与艺术性。
在这个时期的里面,所烧造的、各式各样的瓷枕,在品种与釉色方面,也一样可以说是属于变化多端与多样化的。在其中的釉色就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珍珠地划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褐釉、黄釉、绿釉……有的瓷枕还是带有三种色彩的。
既然今天说的是瓷枕,有涉及宋代瓷枕,是不能不提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海内仅存的定窑孩儿枕”,它不仅可以被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知道“定窑孩儿枕”的人也是来得挺多的。
这件白釉孩儿瓷枕匠心独具,塑造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俯卧于榻上的形象。以孩儿背为它的枕面,孩儿的双臂交叉环抱,头枕在它的上面,臀部鼓起,两只小脚相叠上翘,一副很悠闲自得的样子。
古人将头发看得十分神圣,认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一种说法,私自剪发被认为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一般古人是不会剪发的。而女子的发量本就比男子更多,要是说每天睡觉前都要把盘好的发髻摘掉,第二天都得花大量时间摆弄头发,十分耽误事。
故瓷枕是古代女子的驻颜神器,女子睡觉时不会摘下发髻,只是把头上的装饰去除,由于瓷枕比较硬,能很好地限制人在睡眠时候的动作,这样就能保持自己的发型不乱,第二天略作调整就能直接出门。所以对古代女性来说,瓷枕算得上是一个省力又省事的发明……
爱好中华文化各类收藏品的我,收藏过不少藏品图片,在其中就藏有一件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瓷枕图片,没有去收藏实物。
我是杂项收藏爱好者,听闻只要长期使用瓷枕来睡觉以后,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着极大好处的,虽说我没有机会与能力去收藏我们国家古代各个时期的瓷枕,也有收藏过当代国人制作的瓷枕。
我原本有收藏两件瓷枕的,一件给自己来使用,另外一件是给我的大娘舅倪榴发来使用的,就希望彼此间都能获得健康平安。也是属于一种无奈之举哩,这两件瓷枕最终的一个结局--也只能是处理掉,通通被丢弃到垃圾箱里面去,这又是为什么呢?!只因我们舅甥两个人睡相并不好,害怕瓷枕不小心碰碎掉以后,会伤及到身体……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宋代瓷枕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图一是窑孩儿枕、图二是宋代仕女瓷枕、图三是宋磁州窑一把莲花枕、图四是宋代磁州窑花卉枕、图五是宋代影青瓷枕、图六是宋代磁州窑褐彩“忍”字纹虎枕;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4年08月11日星期日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