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只是几把菜的事
昨天,在朋友圈晒了一条信息“绿色蔬菜就剩下三根大蒜了,今晚吃面”,配上一张方便面加春丝面的彩图。引来了圈内亲们的一番热议。或曰“点外卖”,或曰“叫配送”,或曰“你要求太高了,我这有青菜没面条”,还有甚者“乡下菜吃不过来,烂在地里了,可惜送不过来”,各种或真心关爱或实在调侃,我很是无语,也懒得去理会。
没过多久,老友发来私信:我老公站上有青菜,你明天过来摘些去。看完好一阵很感动,这年头,锦上添花的大有人在,雪中送炭的事听来甚少。我立马回短信:好呐,明天见。不容易呀,疫情当前,非常时期,大家都在哀叹缸里的粮米不足,哪有嫌多还往外送的呀!我打心眼里对我的老友唱起了赞歌。
今儿,一大早就起来了,跟朋友约好十点见面。又不好空手去拿菜,带了点黄大哥从老家买来的土特产——芝麻灌糖和一罐兰花根酥糖,老友一儿一女,非常时期不便出门,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出门前,裹紧衣帽,戴上口罩,全副武装出发了。
今儿天气真好,晴空万里,煦风拂面,清新的空气侵入脾肺,顿时神清气爽。黄大哥骑上他心爱的小摩托,向着老友的站上出发。
不一会儿功夫,到了站上,见到老友,老友笑嘻嘻地把我们带进了站里,哇瑟,好大的场院,足足有六个篮球场这么大。这个站原本是抚八线的收费站,后来国家取消了省内交通收费点,所以撤掉了收费亭,但是交通局还是保留了这个站点,主要用来查抄超速和超载的,站内职工不多,也就二三十人,现在是正月,加上非常时期,只留了两三个职工留守。老友的老公是退伍军人,退伍之后就分配到了这里。
老友带着我们穿过场院,来到了院后的厨房,她老公从里面出来,高个方脸,即使是长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依稀还能看见他当年英姿飒爽的模样,打了个照面,寒暄了几句,然后他就去忙活了。
我们来到厨房后边,一片菜地,绿油油的:大白菜、小白菜、红菜心、荠菜、花菜还有辣椒。已经在楼上关了一个星期,看见的绿色植物几乎没有。我的个妈耶,那种开心不亚于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亲身孩子。老公大展身手了,挥动着手里的剪刀,稀里哗啦一下子就装满一塑料小白菜,接着,三下五除二又砍到几棵大白菜,再则,卡嚓卡嚓又剪了一袋子小白菜和红菜心,另呼喇了几把辣椒。生菜和花菜刚种不久,就没有下毒手了。我和老友在边上聊天,边看边心里发笑:这时鬼子进村了吗?
尽管是老友感情好没得说,咱不还得顾及点读书人的羞涩不是,赶紧制止老公:“够了,够了,给人留点,人家也要吃呢!”老公听了也觉得不好意思,便收住了“毒手”。
“嗨呀,没事的,你们多摘一点,明天我们就回东乡了,才留在这儿也是别人吃了。”老友又催促老公继续采摘,老公又摘了一大把小白菜,实在装不下了,这才作罢。
哈哈,三大袋子,三大袋子耶,够我们一家三口吃上好几天的呢。顿时觉得满血复活,幸福满满,非常时期有这么一个雪中送炭的老友真好。
临走时,我回望了老友的场院,很是羡慕。我们总羡慕诗意的生活,总觉得它很遥远,很遥远。其实,在乡村,一宅一院一菜园,一猫一犬一老伴。朝迎伏羲晚送霞,胜却无数是清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