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仙剑音乐会后,15号周日俺又去同一个地方,打卡了“最后的莫西干人——'亚历桑德罗’印第安音乐品鉴会”。体验不错补上repo。
上一篇提到仙剑音乐会购票时的纠结,不是担心质量,而是因为和这个演出赶上了同一周,我担心自己坐不住。亚历桑德罗先生的音乐会是很早就在观剧计划内的,北京站开票后我毫不犹豫点进去购票了;开票早期还有早鸟折扣,可以说非常合适。
这一回我选择了180挡位(当然实付还要算上早鸟折扣),座位在一楼5排的最右侧,视角是这样滴:
这个位置在选座系统中看起来很偏,但实际上视角不错,侧面更能看清乐器与演奏者的服饰,而且听室内乐+民族乐器,往前些坐不至于震耳朵。
还有靠近出口、方便离场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性价比很高的一类座位,大家买票的时候可以多登录几个平台,看看心仪的位置在哪个平台还有剩余(我不会说我今年才发现,每个平台分配的售票区域不同!)。
想到“座位”这点我想发牢骚,但算了。在主持人介绍完毕,演奏者出场时,就几乎没有干扰秩序的人了,观众们对演出都是比较尊重的。
演奏者也十分尊重观众,表演全程都很高能;尤其是当一个人交替演奏很多种乐器,主要的还是吹奏乐器的时候。音乐主旋律是盖那笛与排箫担当的,此外还有模仿鹰声音、鸮声音的口哨,模仿溪水声和风吹树叶声的,纯天然植物果实做的手铃,再配合演唱与身体打节奏,共同完成一首音乐。
我业余学过笛箫之类,当身体不够强,气息也掌握不好的时候,吹几分钟晕头转向是常有的事,真的佩服能玩转吹奏乐器的人。
演奏会分为上半场“自然之声”和下半场“心灵之声”,中场休息时间大约20分钟,演员在两个半场会穿两套不同的演出服。上半场顾名思义,曲目都是大自然的意象,下半场大概与“人”有关,比如家庭、城市生活,网络上很火的“The Last of the Mohicans”就是下半场的压轴曲目;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来源于电影音乐,当然电影中是西方乐器的音色,配合战争剧情,好像在对历史进行客观叙述,而盖那笛的声音,更像一位事件亲历者在旷野中展开追忆。
我一直觉得美洲的一些民族和我们有渊源。盖那笛的声音一响起,我就立刻想到箫与埙,排箫就更不用说了,这回的排箫只比我印象中的排箫曲更苍凉和奔放;而且这些乐器刚好都来源于大自然,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如果不是渊源的话,真的会有这样的巧合吗?
我想不少观众都是被这些印第安乐器的熟悉感所吸引,才赶来听音乐的吧,虽然我自己也不甚了解,对美洲原住民的印象,仅有教材的部分内容,和时不时在网上播放的音乐而已。但也许人类的爱好是互通的吧,这个宣传不怎么到位的演出还是走近了我们的生活。
因为知识不多,我无法发出太多评论,总的来说很满意这次音乐体验,好像是给身心放了个90分钟的短暂假期;但说实话,坐在剧院里,旁边还有很多陌生人,肯定还是有些紧张的,前半场没能在鸟鸣声与穿林打叶声中完全进入状态,而且有几首曲感觉伴奏声音有些大,当然这都不是演奏者的问题。
日常做白日梦,希望未来的民乐(当然也包括秘鲁民乐~~)能有在园林中演奏的沉浸式音乐会,让浪漫的观众们真实体验一把旷野宁静。
最后,bravo!
开启吐槽模式:
我得收回之前说的“晚场厕所好找”之类的话,今天的演出观众较多,因此厕所尤其女厕有些紧张,取票处和安检处也会排队;所以卡点到位是不合适的了,如果卡点,一定要坐地铁,不然往东行驶的路上可能会堵车。总之大家看现场演出要抱着“观演不易,票钱很贵”的心态,提前规划时间,到早了就借着剧院大厅的柔光留两张自拍。
不然,到时间剧院会熄灯,你自己找不到座位干着急,旁人被打扰还不好意思说,主持人也得为了延时间慢慢地说词……
贵价票的好处,我是明白了,虽然我坐在角落也能听得挺好,但是大合影以及冲台握手的便利,实在比不上第一排以及中间靠过道的观众(话虽这样说,还是要文明冲台哈,不能横冲直撞影响他人)。我带了一个文创小徽章,寻思找说话的机会送出,然而,在我还愣着的时候,舞台下面人已经站满了,我于是……站在边上默默地看着所有演奏者退场。由于我的住地离得远,天色已晚需要尽快赶回,也没办法去排队买衍生品以及等待合影,有点点遗憾。
不过,我的掌声就代表一切了,演奏老师全程都能感受到观众们的热情,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