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 《人间世》
关于倾听
这个课题,之前以为是无需学习的。当深入学习后,才发现,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会倾听的。
尤其在我们成为父母后,以为可以带领孩子更好地往前走,可不知什么时候,发现孩子根本不愿和我们交流,甚至,我们也不再被他们求助。
那么爱孩子,想要他们好,可我们与他们的关系为何渐行渐远?
课程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能有效地协助亲子关系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接纳性的语言”。
接纳性语言的力量
当一个人能够发自真心的接纳他人,同时又能够表达自己的接纳时,他就拥有了强有力的帮助他人的能力。当他如是的时候,他对另外一个人的接纳性,就成了建立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纳的时候,他就能破茧而出,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希望如何成长,如何塑造全新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作为。
但是大部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不接纳的语言,这些语言里充满了评价、责备、批判、教训、教化、警告和命令,这些信息都传递了对孩子的不接纳。
不接纳的语言,会将孩子推开,不被接纳的感觉,会让人封闭自己。而接纳性的语言,才会让孩子打开心扉。
在接纳所带来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被爱”的感受,因为接纳他人“如其所是”就是真爱的一种行为;相对的,被他人接纳后,才会感觉到被爱。
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
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觉到被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除非父母能够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他的接纳,否则一切都是枉然,因此父母需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接纳,孩子才能确知父母接纳他。
要能够表达对他人的接纳,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技巧。
如何表达?
方式有两种,一为语言(我们说的话),另一种为非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表达的方式,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或用其他行为来传达的信息。
1.用不干涉的方式表达接纳
当一个孩子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父母若不加以干涉、放手不管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接纳感的非语言方式。
但生活中,往往是,由于父母的恐惧和担忧,以及他们自己的不安全感,不能对孩子袖手旁观,他们会闯入孩子的房间,介入他们的思想,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并且无法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因此,给孩子专注探索的自由和独处的空间,别打扰。
2.用被动倾听表示接纳
“什么也不说”,也可以清晰明确的表达接纳感,保持沉默——被动倾听也是相当有效的一种非语言信息,可以让对方感觉真正的被接纳。
在一个人被接纳的短暂时刻,他已经成长了,他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得到了协助从情绪发泄转移到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引起了他自己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尽管它可能带有不确定性。
因此生活中,在我们还不懂得怎么去更好的说时,最起码,我们可以选择不打扰。同时,我们还选择闭嘴,用沉默的方式来应对。
在我成长的阶段,姬老师经常提醒我,少说,多笑,多思考。可是,在践行过程中,已经发现,一句话也不说或少说,对我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收起自己的自以为是,到达知止而后有定的层面,需要你穿越自己的“护城河”。摈弃掉自己太多的的固有认知,消化掉纷纷扰扰的念头,是需要你有觉察和转化能力的。
3.用语言来表示
大多数的父母都认识到,在人际互动中,一个人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沉默,人们需要某种语言交流,显而易见,父母需要开口与孩子谈话,他们的孩子也需要他们开口,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才能建立起一种亲密而重要的关系。
谈话是重要的,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父母如何与孩子谈话。
大多数时候,沟通中的12种绊脚石会对他们或她们与倾诉对象之间的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当我们认识到,生活中,我们如此依赖以上12种沟通方式,而这些方式,却没有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
那么,除此之外,为了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没有好的回应方法?
↓↓↓
a.简单的门把手法。
回应孩子的感觉,或者是困扰的问题。这些回应中,不去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和情绪,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情绪,为他开启一扇沟通之门,邀请他开口说话。
比如,我明白了,嗯哼,真的,你还真别说,真的呀,怎么样,有意思……
还有些回应方式,更明确的表达了邀请对方继续谈话或说的更多。
比如,给我讲讲,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你想谈谈这件事吗,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运用这些开启法,表达了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也表达了如下这样的意思: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觉
我尊重你以及你个人的想法和情绪
我可能会从你那里学到什么
我真的想听听你的观点
你的主意很值得一听
我对你很感兴趣
我希望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更多地了解你
当你感到自己充满价值,受到尊重,备受重视,受到接纳,谁的感觉会不好呢?
b.积极倾听
当孩子拥有问题时,除了邀请孩子开口的开启法,还有另一种更为有效的回应方法。开启法仅仅只是打开了孩子的谈话之门,然而父母需要学会如何让这声这扇门保持敞开。
积极倾听远比被动倾听更为有效,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不论何时,当一个孩子决定与他的父母沟通,他就会开口,因为他有需求通常是因为他的内心产生了某种想法,他想一些东西,他感到不安,他对某些事有情绪,他为某些事难过,她遇到了问题,我们说这个孩子的生命体处在某种不平衡状态,为了使得生命体恢复到平衡状态,孩子决定开口谈话。
积极倾听时,家长要能准确地解读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内心的感受。杜绝发出倾听者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和质疑。只要把他对倾听到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很多人认为,他们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绪,方法是抑制他们,忘掉他们,或者想些别的,实际上,当人们受到鼓励,敞开胸怀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积极倾听正是鼓励这种心理宣泄。它能帮助孩子弄清他们自己真正的情绪,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后,这些情绪常常会奇迹般的消失。
积极倾听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认识到情绪是友好的。
当人们可以把问题说出来时,会比仅仅在心中思考,想得更加透彻,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积极倾听会影响孩子变得更愿意听父母的想法和主意。
积极倾听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
我多么庆幸,为孩子选择了奶与蜜幼儿园、选择了明乐家塾班,这些地方,有安全的环境,有接纳孩子并能够做到积极倾听、并引领孩子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的老师,这些,都是适于孩子成长发展的土壤。
另外,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适于成长的土壤,我们就努力做智慧的父母吧。
运用积极倾听所应具备的态度
积极倾听不是一种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都可以从他们的工具箱中随手抽出的简单的工具,这种方法要行之有效,需要从具备一系列的基本态度开始,没有这些态度,这种方法很少奏效,他会听起来虚伪、空洞、呆板、不真诚,以下是父母在使用积极倾听时必须采取的一些基本态度:
1.你必须想要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这意味着你愿意花时间去听,如果你没时间,只需坦白的实话实说。
2.必须真诚的想要在当下帮助她解决问题,如果你不想要这么做,就等到你想的时候再说。
3.你必须能够真诚地接纳她的情绪,不管这些情绪是什么,也不管他们与你自己的情绪或者你认为一个孩子应该产生的情绪有多么不同,这种态度的形成需要假一时日。
4.你必须深深的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并有能力为她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观看你的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就可以获得这种信任感。
5.你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的。情绪会改变——恨可以变成爱,沮丧很快会被希望代替。因此,你无需害怕情绪的表达,他们不会永远存在于孩子的心中,积极倾听将向你证实这一点。
6.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再与你产生联系的人,一个经由你而来,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身份的独立的个体,这种独立性将使你能够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情绪,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仅仅通过感受到这种独立性,就能使你成为孩子的一个协助者。你需要在他面临他的问题时与她在一起,而不是介入其中。
倾听的风险。
我觉得,这不叫风险,而是礼物。哈哈。
他们说,当一个人练习积极倾听时,在他身上会发生某些改变——观点和态度改变的风险。
人们实际上会被他们真正理解的东西所改变。当你毫无保留地接纳他人的经历时,就有可能会对你自己的经历进行重新解释。这对防御性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而对一个灵活变通的父母来说,在这种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回应却是喜人的。
倾听的功课还有很多,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